聚焦沙洋:《湖北日报》一天刊发三篇报道宣传推介我县




学历锤炼出能力 文凭历练出水平  ——沙洋“招硕引博”的成长故事


6月底,11名硕士毕业生走出象牙塔,入职沙洋县,为该县疫后重振增添新生力量。

沙洋县围绕发展精准引才,结合实际精心育才,强化服务精诚留才,实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自2012年实施“招硕引博”以来,已有67名硕士走上相关岗位,其中11人成为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干部。

如何在基层历练中增长才干?怎样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硕士人才在沙洋的成长故事,给人启迪。

脚下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2012年,李威从华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成为沙洋县第一批“招硕引博”人才。从大城市到县城,外乡人李威也曾感到失落。

2015年8月的一个周六,晚上11点半,回大冶老家探亲的李威突然接到单位电话:第二天早上8点到办公室加班。

李威匆匆出门,央求过路货车捎带到鄂州葛店,然后打出租车赶到汉口火车站,凌晨4时10分赶上到荆州的火车。荆州站下车后,再打车到沙洋,终于在7点40分来到办公室。

“那一夜人在囧途,成长了许多。”李威说,当时在朋友圈里发了“敢问路在何方”,好友纷纷留言,有的还要介绍新工作。最终,李威一一婉拒。

为何选择留在沙洋?

“组织重才、惜才、爱才,对我们真的是高看一眼、厚待三分。”李威说,工作上,领导手把手教;生活上,安排硕士人才住进条件不错的电力培训中心。

2017年,已担任后港镇党委副书记的李威,与招商专班南下东莞招商。信仓电子老板是沙洋人,有回家乡投资的想法,但迟迟难下决心。“我也在广东生活过几年,小城市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李威与老板谈成长、聊收获。最终,信仓电子落户后港镇,投资2亿元建设新厂。

敢问路在何方?如今的李威,有了答案:脚下的路就是最好的路。

贴近群众才能服务群众

6月12日,30岁的胡林强上任高阳镇长,成为沙洋县最年轻的镇长。

2013年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胡林强的第一个岗位是沈集镇镇长助理,第一项工作是写材料。“短短两页纸,1000多字,改了3次才过关。”他说,向群众学、向实践学,比向书本学更加重要。

基层历练,关键是培养对群众的感情。2016年7月,长湖破历史最高水位,毛李镇老信访户毛老汉房屋被淹,胡林强负责包保安置。蹚着齐腰深的水核灾情,送吃送喝,及时发放租房安置补贴……40多天朝夕相处,胡林强赢得了毛老汉的信任。

毛老汉多年信访,就是因为户口无法“非转农”,房子没着落。胡林强用足国家政策,到集镇附近选址,征收新建房屋地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7年春节,毛老汉搬进集镇边的二层新房。每次遇到胡林强,毛老汉都会热情地打招呼,逢人就夸:“这样的干部,服!”

读懂田间“无字之书”

李士磊毕业于新疆石河子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来到沙洋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现任总农艺师。第一次下乡为油菜测产,给他上了生动一课。

每亩株数、千粒重……李士磊一项项测量,计算油菜预产量。局里的老专家到油菜地里转一圈,这里翻翻,那里看看,报出来的测产数,却相差无几。

怎么这么准?“冬至多片叶,来年十斤油。”老专家笑着说,田地里的学问,一辈子都学不完。

沙洋是“中国菜籽油之乡”,怎么让油菜产量高、效益好?李士磊在群众中找到办法。

油菜是异花授粉作物,6万亩高油酸油菜基地,一旦种植有非高油酸品种,将严重影响油菜籽品质。

李士磊发动近万农户签订村规民约,约定“统一使用高油酸品种。为了共同利益,群众互相监督,推动沙洋高油酸油菜普及。夏油收获,基地高油酸油菜籽每公斤比普通油菜多卖2元。

“种好油菜,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群众工作。”李士磊说,读好田间地头的“无字之书”,才能在农村大有作为。

(全媒记者 甘勇 戴辉 通讯员 蔡代明 周璇)




水位突破历史最高 预分洪区紧急转移群众——激战长湖


“马上要下雨了,再垒3层沙袋!”沙洋县后港镇镇长郑军身上满是泥水。在他身边,长湖洪水拍岸,众人正忙着铲土、装袋、筑堤。

7月12日17时,长湖水位达33.57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11米。沙洋县发动9000名干部群众上堤严防死守。

紧急转移群众

“汛情严峻,您家农具搬走了吧?”

“已搬到河仁小区安置点。”

后港镇委组织委员张灿与文金成一问一答。

文金成是荆乔集团外乔子湖的渔民。外乔子湖有精养鱼池1900多亩,地势低洼,目前长湖湖水已高过堤防3米,全靠一层层沙包子堤阻隔。“我们挨家挨户敲门,确保住在外乔子湖的123户渔民全部转移。”1989年出生的张灿连续15天吃住在堤上。

“来,我们一起抬。”黄歇村7组,村妇联主席章荣芳正吆喝着抬冰箱。70岁的老人李广荣独自一人在家,家中内涝洪水过膝。村干部赶来帮他收拾行李,去相隔几公里远的亲戚家暂住。

长湖后港段长132公里,沿湖18个村。“已召开县、镇、村三级动员会,落实责任包保人,逐家逐户动员。”郑军介绍,采取三种方式安置转移群众,动员荆乔集团渔民搬进2016年新建的河仁小区安置点,有条件的投亲靠友,无处安置的就搬进村里的临时安置点。目前,沙洋后港、毛李两镇已转移安置群众188户695人。

划定预分洪区

幸福垸、乔子湖是长湖两大低洼险段。其中,乔子湖2016年曾开口泄洪。今年汛期,经研判,沙洋拟将幸福垸、乔子湖作为预分洪区,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2050亩,鱼池2450亩,农户125户、419人。

“虽然水位创新高,防汛任务重,我们仍在严防死守保大堤。”沙洋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12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后港镇乔子湖险段看到,水面已接近大堤。全长7公里的围堤,每天有300多名干群上堤作业,加铺油布,防止雨水侵蚀沙袋。

毛李镇幸福垸险工险段长1.8公里,沙洋调用储备土方、砂石,加高加固幸福垸堤三层1850米。

7月12日,荆门100名武警官兵紧急增援沙洋后港镇,参与长湖抢险。

目前,沙洋县长湖围堤出现多处险情,包括管涌30余处,脱坡1处,散浸20余处,均得到妥善处置。

(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蔡代明 李伟)




疫情汛情两度推迟婚礼,90后“踩包哥”细心守大堤


系口朝内,整齐码放……7月12日,长湖岸边沥沥细雨,一个身高1.8米、身穿救生衣的小伙子时而手拽沙包,时而脚踏踩实。“你这个踩包哥真过细。”正歇脚的民兵鲁沙沙打趣,陈颜修一阵脸红,“嘿嘿”一笑。

这里是沙洋县后港镇黄歇村李家洼,因地势低洼得名。2016年,此处曾溃堤,淹没堤内14户人家、210亩稻田、100亩鱼池。

6月28日起,连日大雨让长湖水位陡涨,后港镇应急办主任陈颜修上堤防汛,成为该防段100多人中的一员。一天天过去,水位逐渐抬高。如今,湖水已漫过水泥护坡,离堤顶仅10多厘米,3千米长的岸线险情不断。

7月9日,最窄仅1米宽的堤面发生滑坡,打桩、导流、垒沙袋、铺防水布,陈颜修等人忙活一夜封堵。“沙包不实,起风浪摧。”当地一位老人不经意一句话,让陈颜修警醒。他看到,由于民兵均为各村抽调,有时码放较松,存在一定隐患。

“民兵垒沙包很辛苦,干脆自己来。”等民兵走后,他又逐一查验码放的沙包,不合规的重新调整,并用脚踩实。7月12日,他用3小时,重新码放、踩实沙包2400个。“虽然费点功夫,但能保证沙包更扎实地抵御洪水。”陈颜修说。

陈颜修出生于1993年。2017年,他大学毕业后,经公务员考试,分配到后港镇任职。“本来准备今年2月举行婚礼,因疫情影响推迟到6月,现在又赶上防汛,婚礼只得再推迟。”陈颜修笑着说,当时,双方老人都有意见,幸亏同在镇财政所上班的女友唐聪解围说,她也要参加防汛,老人们才作罢。

“守堤很辛苦,但对年轻人也是锻炼。”在大学就入党的陈颜修,急难险重工作抢着干,已半个月没回家,衣服都结了白色盐渍。他每天巡堤、踩包,双脚后跟已红肿。

“现在我在微信运动长期霸屏。”陈颜修笑着说,上堤后,每天走路2万步起,最高3.8万步,朋友圈里纷纷点赞。

(全媒记者戴辉 通讯员 李伟)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曹春艳


(作者:云上沙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