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媒体看沙洋】边界村的蜕变 ——市残联驻肖场村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阅读提示:沙洋县纪山镇肖场村,是荆门最南端的一个村庄。来自河南淅川的丹江口水库移民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曾占全村人口的近二分之一。地少人多的村庄,一度脱贫无望。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残联驻村工作队入驻肖场村,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主导产业,想方设法带动村民致富。

面积6.7平方公里的肖场村,大大小小布满了近百口鱼塘、虾塘,把整个村子打扮得宛若江南水乡。村里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直接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前。每家每户的家中,自来水通了,电通了,人心也通了。

地处荆门最南端的沙洋县纪山镇肖场村,与荆州交界,无产业、无资源,基础设施差,昔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385户167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190户720人,接近全村人口的一半。

2015年,市残联驻村工作队入驻该村时,连汽车都开不进村里,因为路况太差。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调查发现,肖场村贫困,很大原因在于地少人多,全村耕地只有2800亩,人均不到2亩地。而且,肖场村有两个移民点,来自河南淅川的丹江口水库移民80户441人。因为贫困,一些移民甚至谋划着搬回阔别数十年的河南老家。

必须改变肖场村的贫困面貌!市残联党组成员带头参加包联帮扶,坚持每个月入村,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与村民交心谈心,倾听问题及诉求,列成清单与镇委、村委商议解决办法。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里,潜心思索脱贫良方。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驻村工作队结合肖场村村情,在脱贫路径上,将大力发展稻虾连作和水产养殖,作为该村脱贫攻坚的重要突破产业。

11月27日,寒风料峭,沙洋县永江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仍有人在整理沟渠。合作社负责人王应江,以前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一度感觉家贫却遇祸事多,对生活充满绝望。市残联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工作后,王应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在工作队帮助下申请到贷款20万元,并争取到产业补贴资金,流转农田220亩发展稻虾连作,2017年,他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现在,他家年纯收入基本稳定在10多万元,还带动12户贫困户38人一起致富。

在市残联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不少贫困户和村民开始加入到水产养殖中,使得村里的水域面积达到了1090亩,平均每亩增收3000元。

对接帮扶以来,市残联和对口帮扶企业——荆门供电公司,共计投资200余万元支持该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村民们的心滚烫了……

在肖场村,除了水产养殖和稻虾连作的产业模式,养牛、养羊、养肉鸽,也形成了一定规模。

59岁的范国顺,是淅川移民,因教育致贫。前几年,他把儿子和两个女儿都供到了大学毕业,以致家境陷入窘迫。现在他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申请无息贷款养起了牛羊,还流转了52亩农田。如今,儿子在荆门城区买的商品房已还完了房贷,二女儿马上去读博士,小女儿也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范国顺说,虽然还有几万元欠债,但栏里还有7头牛、40多只羊没卖,根本不犯愁。

68岁的周昌福则是在屋旁搭建了一排牛棚,养了50多头牛,门前屋后都是鱼塘,现在他已经顺利脱贫了。在广东打工多年的杨国有夫妇,返乡后喂起了肉鸽创业。目前,养殖规模达到了1万余只,鸽子畅销武汉、荆州、荆门等地,生活日益红火。

……

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驻村工作队又从扶贫政策层面加了一把火。2015年至今,肖场村危房改造131户,补贴资金170万元;教育补贴75人/次,共51万元;产业奖补800亩65户,补贴资金45万元;申请扶贫贷款75户,总金额375万元;设置公益岗位15个,安排贫困户就业15人;落实重度残疾人26人享受护理补贴,低保户残疾人13人享受生活补贴;协调各级财政投入1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针对该村人多地少的现状,驻村工作队还将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作为脱贫攻坚的另一条出路。对于有外出务工需求的村民,工作队积极联系人社部门,开展技能培训,让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后能顺利在外找到工作。目前,全村百分之八十的贫困户都有家庭成员在外务工,仅今年疫情暴发后,市残联就促成52名村民在外地找到合适工作岗位。

肖场村党支部书记吴新伟介绍,到今年,村里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其中6户7人是五保脱贫。现在村里的路通了,2户以上居民点全部实现水泥路直通门前;电通了,每个村组至少一台变压器,不再出现电力负荷过重跳闸的问题;自来水进户了;沟渠硬化长达11.35公里,灌溉用水不愁了;50KW光伏发电在2016年就实现了并网,现在村集体每年增加10万元的收入。

如今的肖场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获得感显著提升,昔日的贫困村完成了华丽蜕变,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


来源:荆门日报(记者 杨义杰 通讯员 陈大金)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