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至1965年共授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名、中将177名、少将1360名,将官以上军衔共计1614名。其中湖北红安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

红安是诞生共和国第一代将军的红色土地,还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写满了历史与荣誉。从峥嵘的岁月中走来,从血与火的战争中走来,“将军县”在人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

湖北红安,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北接河南,南邻武汉。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数十万子弟投身革命,14万英雄儿女殒身不恤。

黄麻起义纪念园

1952年9月,为了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共和国以“红”命名褒奖的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例。

红安掀起农民运动

1923年,在董必武直接指导下,红安党组织成立。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讲解员王群蓉说:“1927年9月中旬,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分别在七里坪文昌宫和麻城秋家畈召开会议,决定响应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发起武装斗争。会后,紫云区一带300多名武装农民,手举义旗捉拿处决恶霸地主,打响了黄安九月暴动第一枪,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1927年10月,黄麻地区成立了中共黄麻特委。11月3日,黄麻特委在七里坪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以潘忠汝、吴光浩为正、副总指挥的武装起义指挥部。11月13日晚,在黄麻特委领导下,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和武装群众两万多人,一举攻克黄安城。

王群蓉说:“黄麻起义胜利后,建立鄂豫皖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红安县农民政府正式成立,建立鄂豫皖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也是红四方面军最初的来源和建军的起点。因此红安也成为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和中原解放区的主要区域。”

“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红安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它也是仅次于井冈山、延安的中国革命圣地。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等三支红军主力,是两任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的故乡,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223位将军,其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有61位,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

徐向前元帅曾为红安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他本人则是红安的女婿。

在红安众多将星中,上将韩先楚14岁投身革命,东北战场上,他指挥的部队因勇猛神速、所向披靡,号称“旋风部队”,他被誉为“旋风司令”;解放海南岛,他又创造了帆船打败兵舰、跨海作战并取得辉煌胜利的奇迹。韩先楚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的首任军长。

作为开国中将,秦基伟因作战勇敢、提着大刀只身冲上前线,被称“秦大刀”;他腰插菜刀,夜闯太行山炸日寇炮楼,又被称“秦大胆”;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叫板美军将领麦克阿瑟:“同到地狱走我能活他未必!”被美军公认为最牛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担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红安籍中将王近山故居

被朱德称赞为有功不居功的开国上将郭天民;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开国中将王近山;李先念称之为“老班长”,陈锡联、陈再道、秦基伟等将军称之为“老领导”的中将詹才芳……众将耀红安,这片红色土地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曾经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4名英烈中,就有一个属红安籍。红安为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其中查明登记在册的就有22552人,新中国成立后仅剩下600多位红军老干部。

蕴含红安文化 传承革命精神

目前,红安县对外开放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七里坪长胜街、董必武故居等,是民众来红安接受红色教育,传承革命精神,开展烈士公祭、祭扫英灵的重要场所。

黄麻起义纪念碑

红安县的七里坪镇曾被命名为“列宁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为缅怀秦基伟、刘昌毅、徐深吉等十八位七里坪镇开国将军的丰功伟绩,这里建设有七里坪开国将军陈列馆,是红军精神家园。

位于七里坪长胜街的郑位三革命事迹陈列馆

七里坪镇的长胜街则保持着苏维埃时期军政机关的原貌。走在今日的长胜街,人们依稀可以感受到当年的革命盛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古朴的街道两侧,静静地排列着这些革命的遗迹,默默地坚守着岁月的沧桑,展示着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国雏形。

来源 :中国文明网 武汉文明网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