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中国为什么能解决14亿人吃饭的问题?

2005年4月8日下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支援中国最后的一批小麦在深圳南山赤湾港卸运,此举标志着WFP对中国长达26年之久的粮食援助画上句号。从粮食受援国到支援国,中国为什么能解决14亿人吃饭的问题?

图源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布朗年曾经发表过一个极富争议,又很有影响的言论,说中国粮食将不能自给,供求缺口很大,超过世界粮食贸易总量,以至于所有粮食出口国都不能养活中国。那么,“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72年的执政历程中艰辛探索,在粮食问题上交出了一份令国人满意、令世界称赞的答卷。

土地改革是党对解决土地问题作出的重要探索。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成为土地的主人和独立的个体经营者,这为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延长土地承包期,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2004年至2009年,中国粮食生产在经历众多自然灾害影响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产量连续6年保持增长。2006年取消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农业税这一重大举措,更是让农民种粮积极性持增未减。

图为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 图源 新华网

精准扶贫是党近年来在解决全民温饱问题上提出的重要举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此后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农村政策,都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带领亿万农民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袁隆平的杰出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粮食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还与高度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科研投入密不可分。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成功,开辟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新途径,其大面积的推广给中国水稻生产带来了一次飞跃,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图源新华网

世界杰出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给予如此评价,中国农业专家不仅是为中国,也为世界人民作出了贡献,“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领域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40年间,袁隆平所培育的数代“超级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每年可多养活7000万中国人口,为避免人口危机,维护国家稳定贡献良多。

粮食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增长0.9%,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的奇迹,靠政策、靠投入和科技,还靠“中国不能靠世界养活,只能靠自己”的骨气和冷静。这也是今后世界对于中国可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最大信心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靠什么?上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了耕地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治理耕地乱象仍须持之以恒,必须坚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不仅确保数量,还要提高质量,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抓下去,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还应当解决好种粮农民的收益问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几年种粮成本增加、效益不高,而让农民种粮有钱挣是长久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关键。稳定加强粮农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惠农政策要继续推进,给粮农吃上“定心丸”。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新华网、澎湃新闻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