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荆门“一袋米”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荆门屈家岭,出土了5000年前的碳化稻谷,见证了底蕴悠长的荆楚文明。

“随手撒一把谷,粮食就会自己长出来。”古老的江汉平原,人们因这块土地的肥沃而自豪。

几千年过去,春播秋收的规律不变。但从刀耕火种到机插机收,从食不果腹到家有余粮,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粮基地,“一袋米”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

怎样提高效益让粮农有更好的收益?如何打造全国知名的大米品牌?荆门市“一袋米”正探索破题之法。

追求产量更要追求质量

6月1日,沙洋县官垱镇高桥村,湖北洪森实业集团的建设工地上,一个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年产50万吨稻米的智能化工厂正拔地而起。

“项目投产后,从稻谷收割到产品出库,稻米全程‘不落地’,智能化工厂‘一条线’完成。”洪森实业董事长洪传林介绍,新建的智能化生产项目主要生产高端香米,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近20亿元,带动就业100余人,通过订单农业辐射周边高端香米种植面积100万亩,种植洪森香米的农户每年可从香米产业链中增收上亿元。

从追求产量,到产量质量并重,沙洋县粮食产业发展思路悄然嬗变。沙洋县地处汉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北端,耕地面积达173.1万亩,一直以来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储存基地之一。然而,过去沙洋水稻产量虽大,但种植效益偏低,稻谷品种多、乱、杂,优质稻市场行情波动大,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出现层次区分,老百姓的消费理念从追求‘吃饱’转变为‘吃好’。泰国茉莉香米、日本越光大米等国外高端大米品种越来越受欢迎,‘有机稻’‘绿色稻’等被市场青睐。”洪传林说,作为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必须抢占高端市场。

如何让田里长出优质稻,让农民愿种优质稻,让市场接受自己的优质稻?2017年起,洪森实业将公司产品重点转型到特优香米,发展特优香稻“订单农业”,并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长江大学等单位多位专家合作研发优质种子,反复提纯复壮,研发培育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森选2号”。

试验示范推广、建立核心基地、提高收购价……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了优质稻,“优质优价”的水稻收购市场也逐渐形成。2017年左右,荆门水稻品种出现了一次集中更替。2020年,荆门优质稻种植面积达2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荆门市计划,到2023年,通过“一袋米”工程,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以上。

依托好品种打造好品牌

“北有五常大米,南有京山桥米。”荆门“一袋米”工程,提出的口号振奋人心。

6月2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京山桥米核心产地——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蒋家大堰旁的一片田地上,村民张光兵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的收成:“十几亩地,种植的品种是‘洋西早’,亩产八九百斤,一斤能卖3元到3.5元。”

“桥米口感好,不愁卖,就是产量少。”蒋家大堰村党支部书记夏东海说,村里桥米卖得俏,主要是小气候环境独特,加上国宝桥米公司提供的种子好,而且经常来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并按高于市场价30%给予价格补贴,村里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高。

好品牌源于好品质,京山桥米种子不断提纯复壮,为好品质打下基础。目前,京山建立了2600亩桥米良种繁育基地,做到了“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

为推动“一袋米”工程落地,荆门市有意推动有关企业组建“荆门桥米”产业联盟,通过联盟推动全市部分大米品牌整合成“荆门桥米”区域公共品牌。荆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该市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企业开展常规优质稻品种提纯复壮、定制改良和“南繁”工作,对“洋西早”“鄂中5号”“鉴真2号”三个品种进行基因技术身份鉴定,并开展种子“三圃”(轮耕制度)生产和繁育。“到2023年,我市将推动‘荆门桥米’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全市稻米产业的主要品牌,建立高档常规优质稻种子繁育基地1万亩。”

补齐补强大米深加工产业链

作为稻米生产大基地,补齐补强大米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稻米深加工大产业,已经迫在眉睫。

6月2日,京山经济开发区,湖北省慧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制糖机械正全力运转。机器将浸泡发酵过的碎米处理后浓缩成糖浆,剩下的“米渣”则被制作成蛋白粉。车间外,装满一箱箱果葡糖浆的货车,正准备开往河南、湖南、江西等省。

“100吨碎米作为原材料,可以生产出100吨大米淀粉糖和10吨蛋白粉,可以说是将碎米吃干榨净、物尽其用。”慧田生物董事长黄林介绍,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京山市招商引资企业,主营蛋白粉和大米淀粉糖系列产品,今年销售额已达千万元。

其实,延长产业链条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歇。国宝桥米有限公司推出了“Q米汁”、米糠油产品,把大米加工成为休闲饮品、食用油脂,省内也有企业推出了糙米卷、糙米汁等大米加工产品。“专业人做专业事。”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苏伟建议,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或者由龙头企业建立子公司进行深加工,实现产业链的补全优化。

荆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争取华润、益海嘉里等知名企业落户荆门,参与“一袋米”工程,推动谷物深加工,生产烘焙食品、大米蛋白、高纯度大米淀粉、发芽糙米、蒸谷米、米制方便休闲食品等,补齐荆门农产品深加工的短板,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荆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力争到2023年,把“荆门桥米”打造成百亿桥米产业。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王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