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我要找到你!”——记者直击荆门流调员查访

流调是传染病阻击战的关键一环,旨在寻找相关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描绘清晰的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和医学隔离、划定防控分区等提供依据,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信息支持。如果将疫情防控比作一场战争,那么流调人员就是战场上的侦察兵。

8月4日,荆门首位确诊病例张某确诊后,荆门市立即启动流调工作。连日来,20多个流调小组在四处奔波,与时间赛跑,以尽快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流调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流调工作中有什么故事?12日,荆门晚报记者跟随着一个流调小组进行了全面采访。


流调员

与确诊患者面对面交流

晚报记者跟随采访的流调小组为郭某某流调小组,8月11日刚成立,由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党委委员刘成尧牵头,市刑侦支队大队长龚珺,沙洋县疾控中心流调员吴丹、张玉、贾亚强等组成。

郭某某31岁,掇刀区某网吧收银员,因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过,8月8日被送到隔离酒店隔离。11日,她的核酸检查结果为阳性,随即被送至荆门一医北院隔离治疗,有关她的流调工作也随即展开。

郭某某流调小组临时办公点


12日早上8时30分,晚报记者来到设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郭某某流调小组临时办公点,小组几位成员正在商讨工作。

“这是我的第六个流调对象。”吴丹是流调小组的主力,沙洋县疾控中心支援掇刀小组的组长。此次支援,沙洋一共派出了4名流调员支援掇刀。

流调首先要了解流调对象的行动轨迹,发现潜在的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11日上午,吴丹已经初步完成了郭某某的面对面调查。当日10时许,吴丹和同事孙秋晨来到荆门一医北院,两人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到病区与郭某某见了面。

郭某某介绍了她7月31日前后的活动轨迹,详细介绍了7月31日以来的活动。调查中,吴丹不时向郭某某提问,郭某某也认真地回答。下午1时许,吴丹完成了初步调查,走出了隔离病房。

调查过程中,郭某某很配合,她们互加微信,郭某某还将手机支付记录传给了吴丹,这些消费记录成为核查郭某某行踪的重要证据。11日晚上,吴丹将郭某某的活动轨迹整理了一遍。

“今天要到网吧看看,看看那里的环境。”吴丹说。

“她2号坐了的士车,这个的士司机得马上找到。”刘成尧说。  

“这个人还得核实一下,到底是我写错了,还是她说错了。”吴丹说。

“对,就是先核实他的身份。”龚珺说。

“要核查每个细节。”刘成尧说,“不漏掉一个人,不漏掉一个环节。”

经过商定,由吴丹、龚珺、贾亚强等开展现场核查,调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其他成员对其他细节问题进一步核实。


现场核查

全副武装探寻每个角落

12日上午9时20分,龚珺开车带着流调员来到了郭某某工作的网吧。吴丹现场指导大家穿戴好防护装备后进入网吧。

网吧早就歇业了,里面没开灯,光线不是很好。吴丹在网吧转了一周,细致地查看里面的环境和布局,发现靠南边有一个门通向里边的小区。

“你这个门是常开的吗?”吴丹询问网吧值班人员靳某,“有没有小区的业主通过网吧进出小区?”

“这是消防通道,常开的,有这种可能。”靳某回答,“但进出网吧,我们都要他们扫码了的。”

该网吧有262台电脑,面积有800多平方米,每天有100多人来此上网。

“客人们都戴口罩不?”吴丹问。

“之前有的客人戴口罩,也有的不戴,但疫情发生后,大家都戴口罩了。”靳某回答。

但吴丹都认为,客人来网吧消费,传染风险还是存在的,客人上网都是实名制,进店要取下口罩刷脸,有的客人中途要抽烟、吃零食,更不会戴口罩。此外郭某某是收银员,几乎要和每个顾客打照面。

“你得把你这里7月31日之后的客人名单提供给我们。”吴丹说。

“名单要从文化局的管理后台调出来。”靳某说。

听说员工被感染了,靳某有点害怕。吴丹嘱咐他尽量少接触人,做好自我防护。最后龚珺和靳某互留了电话,并将网吧值班人员名单带走了。

当天中午,网吧的客人名单传到了流调小组,共1360多人次,流调员立即对其进行甄别处理。


记者体验

穿上防护装备闷热难耐

头套、N95口罩、防护服、脚套、手套、面罩,当天记者随流调队员到网吧核查时,刚穿上这些防护装备,便感到身体突然发热,耳朵发鸣,眼睛发昏,声音发飘,呼吸不畅,仿佛这些器官都不是自己身体的,难以控制,上楼梯时,还差点滑倒。想想流调队员,要经常穿着防护装备,忍受各种不舒适。

在网吧里,记者不时拿着手机拍摄,由于手机加了防护套,拍出的照片总有点模糊。记者不时将手机套抻平,特别是镜头部位,但拍出的照片还是不如人意。

10时11分,大家结束查访后从网吧下来,吴丹在一旁示范着“卸装”过程,先脱下头套,解开防护服后,从上至下向外卷,将外层尽量裹在里面,手尽量不要接触衣服的里子,最后脱下手套,再消毒。

记者按照她的示范照做,脱掉了防护服,身体顿时一爽。几名流调员也感叹:“今天的气温虽不是很高,但网咖里还是很热很闷,感到很难受。”

贾亚强一手提着一个大塑料袋,脱下来的防护装备都被塞进塑料袋里,另一只手拿着一瓶酒精喷瓶,为大家喷洒消毒。

这些用过防护用品用两层塑料袋包裹着,最后送到隔离点交给专门机构处理。


追寻轨迹

逐一核实不漏一个细节

结束对网吧的核查,流调人员又来到掇刀万达广场。郭某某曾自述,8月2日曾和朋友陈某某坐59路公交车带着各自的小孩逛过万达广场,并在超市里吃过饭。此行就是要追寻他们的活动轨迹,判断传染风险,锁定密接者。

掇刀万达广场里,除了保供的超市、药店在进行配送外,大多数门店、卖场已歇业。

在万达管理人员的带领下,流调人员查看了超市,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吃饭区域。吴丹现场拍了几张照片通过微信传给郭某某,一会后,郭某某将一张照片回传过来,在其中一张桌子上做了标记。

“这里是他们四个人坐过的桌子。”吴丹指着离收银台不远的一张桌子说。

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里是手机点餐,消费后有记录,吴丹让其把8月2日及以后这里的消费者名单全调出来。

随后,吴丹一行来到二楼和三楼,寻着郭某某当天的行动轨迹一一查看。每到一处,吴丹都拍照片传给郭某某核对。但有几个细节,郭某某想不起来,吴丹便想起了郭某某当天的同伴陈某某,立即通过电话与居家隔离的陈某某联系。电话里,吴丹听到有关门的声音,警觉地问道:“我现在怎么听到你在关门的声音?”陈某某回答,一直未出门,此时正好有车子来接她去隔离点。吴丹这才放下心来。

“这个长凳他们坐过,这个门店,两个小孩在里面玩过。”

“这里有没有摄像头?”

调查过程中,掇刀万达负责人十分配合,对于流调员提出的询问,立即吩咐工作人员联系相关人员。

时间已经过了12时40分,办公室的中餐时间马上要过了,吴丹一行必须尽快赶回去,超过13时,餐盒就要被收走。龚珺和吴丹商量后结束了上午的调查,决定下午继续。10分钟后,他们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吃饭,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流调工作当中。

记者手记

荆门晚报记者跟随流调小组采访半天,见证了流调员的忙碌与辛苦。他们奔波在各个风险区域,认真观察,仔细核对,只为不落下任何一个细节,准确地掌握病毒传播链条,科学评估传播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包括流调人员在内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的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参与下,我们一定能很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来源:荆门晚报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