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像
在中共党史的早期人物画卷中,有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山西人: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为他做过媒,聂荣臻同志曾与他同住一室,陈毅同志和他同甘共苦……他就是中共早期杰出的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的先驱,山西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贺昌。
贺昌,1906年1月19日出生在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他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立下“改造社会、拯救民族”的宏图大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3岁的贺昌激愤地写下了著名诗篇——《壮志歌》:“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颈血常思敌国溅,寸心久欲报家邦。”
1920年春,贺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他受高君宇的影响,共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奔走呼号,积极创办晋华书社、青年学会,兴办平民小学,免费接纳贫困学生就读。
1922年,贺昌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三个月后,由高君宇、邓中夏介绍,贺昌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在贺昌的直接领导下,吕梁地区建立了最早的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汾阳支部,为以后吕梁党组织的创建和大革命运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2年,贺昌领导成立了太原民权运动大同盟,并指挥了大国民印刷厂罢工以及正太铁路大罢工等罢工斗争。他极富号召力,在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23年,贺昌被团中央选派到上海大学学习。1927年,贺昌出席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时年21岁。从此,贺昌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苏区的红军部队遭受国民党多次大规模“围剿”,时任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贺昌与项英、陈毅等人负责掩护苏区红军转移,继续在闽、粤、赣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3月9日,贺昌冒雨为四个大队的指挥员作突围前的最后动员。他镇定而又坚毅地对大家说:“同志们,主力红军已经胜利地进入贵州遵义,给了我们今后斗争的指示。现在,我们是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为了更好地开展游击战争,我们必须突破敌人的包围……我们要同敌人斗争到底,直到流尽我们的最后一滴血。”
1935年3月10日,贺昌率领的中央军区第三大队与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在江西会昌天门嶂山区的小河旁发生激烈枪战,部队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贺昌誓死不当俘虏,高呼“红军万岁!”把最后一颗子弹打进了自己的胸膛,壮烈地倒在了血泊之中,鲜血映红了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保卫苏区红色苏维埃政权的战场,这也实现了他献身革命的夙愿。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