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到质的嬗变——解码沙洋县“一壶油”工程如何提质增效


3月23日,记者随着县农业农村局的几名农技人员来到荆门•沙洋第十四届油菜花旅游节核心景区——曾集镇张池村。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经低温寒潮“磨练”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一片金黄连着天际,让人如痴如醉。春风拂过,花浪翻滚,似道道黄色的闪电滑过,花海显得更有灵性,更有俏丽的动感。

“前几天的寒潮把我们那里的油菜花都吹落了。可你们沙洋的油菜花还这么漂亮。”“是你们的油菜品种不同,还是……”面对来自宜昌几位游客们的“刨根问底”,从事农技工作40多年的曾集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杨于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这自信的笑容里积蓄着我县如何提升“一壶油”工程质效的智慧和力量。

“一壶油”工程是我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实施的“五个一”工程之一。为稳固“一壶油”工程的根基,县委、县政府依靠科技进步和全县农民的辛勤劳动,常年保持优质油菜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并把油菜种植业作为撬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杠杆,以实现油菜种植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双赢。

科学技术是稳定油菜种植面积、提高产出效益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打造优质油菜全产业链的“压舱石”。县委、县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曾多次到武汉寻“牵线人”,赴京“攀亲访友”,与中国工程院、中国油料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邀请油菜种植专家、教授和油料生产科研单位来沙洋建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专家、教授及油料生产科研单位以基地为轴心,在我县进行了数百个油菜品种对比示范种植,不仅攻克了土地因多年重茬,油菜易发生根肿病,产出效益出现滑坡的问题,而且使全县油菜种植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耕细作转变,品种由杂花型向双低型再向高油酸型的转变,年亩平增加经济效益150多元。杨于雄在谈及每年来我县油菜花旅游节核心景区赏油菜花、赏乡村美景的省内外游客,摩肩接踵、流连忘返的情景时,感慨地说:“农业实用科技既稳定了油菜种植业发展,也推动了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阔步向前’。”

荆门•沙洋首届油菜花旅游节于2008年3月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4届(其中湖北省油菜花节3届)。历届油菜花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得益于70多万亩“年年花相似,年年品味不同”的油菜花海。从量到质的嬗变的油菜种植业,催生了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的突起,全县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达30多家,铸成了“全国双低油菜种植大县”“中国油菜籽加工强县”。

随着市场的变化以及人们在“舌尖”上的需求,我县在大力推广高油酸油菜种植的同时,将打造“一壶油”品牌作为实施“一壶油”工程的重要环节,激励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依靠科技含量提高油菜籽油脂品牌效益。县委、县政府以在沙洋经济开发区创建的优质油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引进湖北农谷实业集团在沙洋经济开发区设立了湖北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引进设计年产能20万吨的高油酸菜籽油先进生产线,于2020年12月生产出了第一批油酸达72%的“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4000多吨,相继亮相于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同时,激励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筹措资金2亿多元,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技改以及产品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中国好粮油”“荆楚好粮油”等品牌。经过不懈地努力和技术改造,县内油菜籽油脂加工企业基本实现了从“大众化”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嬗变,各自拥有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产品。荆门环星油脂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荆星”初榨浓香型菜籽油被评为“2021年湖北十大优质菜籽油产品”“第30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及中国(武汉)国际食品交易会”金奖;荆品油脂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的“农谷壹号”高油酸菜籽油,被评为“第30届中国食品博览会及中国(武汉)国际食品交易会”金奖。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目前,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加快推进“一壶油”工程的实施方案和部署,正着力做强优质油菜全产业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


记者:余少昌

编辑:曹春艳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