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条路是泥巴路,又脏又乱,下雨天经常滑倒,现在硬化之后,我们出行方便了很多。”沙洋县后港镇黎坪村村民谈起道路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黎坪村是沙洋县2022年度18个软弱涣散村之一,支部书记无合适人选,班子不团结、凝聚力不强……这些问题困扰着该村的发展。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如何破题?县委书记陈威亲自包联,县委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镇党委下派机关干部担任村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听民声、聚民智、汇民力、顺民意,通过解决群众关注的难事入手,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修路钱不够咋办”大家共同“议”
黎坪村15组、19组、20组、21组的通组路,是全村仅剩的几条没有硬化的通组路,覆盖100多户村民近2000亩农田,每逢阴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成为了卡在这4个组村民的“喉中刺”。“这么多年了,全村21个组大部分都通了硬化好的水泥路,唯独我们组没有好路可以走。”2021年换届以来,这4个组的很多村民都反映出行困难、需要修路的问题。
“如果能把这4个组的路修好,就能更好的得到全村老百姓的拥护,同时也解决了全村道路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黎坪村“两委”干部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初步预算,按以往惯例修好这条路需要资金97万余元,但争取到的相关经费只有60万元,怎么办?县委书记陈威给大家宣讲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重点介绍共同缔造工作理念。村支部书记杨维雄决定采取“村级自建、村民共建”的方式,发动群众筹资筹劳,“把钱花在刀刃上”。为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村“两委”组织4个组的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会议,对“共建”的修路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在获得党员和群众代表的认可后,随即发动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对不理解不愿配合的群众,党员干部耐心地与群众做思想工作,经过反复沟通,所有的农户都认同了“村级自建、村民共建”的修路方式。
“工程环节多咋办”大家共同“干”
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修路、修渠等关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事情,既需要村干部东奔西走争取项目资金,也需要与各方联系做好协调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把钱用在刀刃上?村“两委”召集4个组的党员和群众开会,决定由村里自行实施平整路基,与混凝土商洽谈价格并直接向搅拌站购买混凝土的方式建设。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共建路”终于开始动工。村“两委”干部顶着三伏天的炎炎烈日,对3000多米的道路进行实地测量,哪些地方要修3.5米,哪些地方只能修3米,都在图纸上标注得清清楚楚。施工前,老百姓们纷纷拿起自己的工具参与到此条道路硬化项目中来,除杂草、埋涵管、扩路基,就像给自己家干活一样,一幅“干群齐心协力修建通组路”的美妙而幸福的画面跃然眼前。还有村民主动将道路需要占用的田块无偿让出来,拓宽路基,影响铺路的树木也主动申请修整,毫无怨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路基已基本形成。
“这么多年,我家里几代人都是走的泥巴路,现在有机会修好路,我们当然要积极出工出力。”党员王运福高兴的说道。
“质量不放心咋办”大家共同“管”
毕竟不是专业班子,自己修路质量能不能过关?虽然群众积极参与到道路建设中,但“共建”模式在该村尚属首次,道路建设的质量究竟如何?施工进度如何?村民们心里还是犯嘀咕,放心不下。
为此,大家集中推选了几个有一定工程建设经验、办事公道、原则性强的群众担任“监理员”。“监理”们每天都会跟着施工队伍一起“上工”,对道路的进度、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对道路接口、错车台等薄弱环节重点监督,确保质量达标。部分热心村民也不定期到施工现场察看施工材料使用、水泥占比等情况,看到什么不合适的,就跟村委会或者直接跟现场的技术员反映。“原来村里修路就修路,跟自己没关系,也不想参与进来,现在不一样,我每天到这里来看看,及时监督他们的施工质量,也对我们自己有好处。”截至目前,“共建路”建设已基本完成,仔细核算,花费资金仅58万余元,比最初预算节省近40万元。
来源:沙洋县委组织部
编辑:曹春艳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