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随着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县人大在各镇(区)建成标准化市县代表小组活动室16个,在村(社区)建成代表联络站66个,让全县1198名人大代表在履职过程中有了学习、活动的平台。
满盘布“棋”,让全县1198名人大代表以活动室为平台,以小组为单元,以各级人大代表为主体,以代表活动为主线,以履职为民为目的,充分发挥代表在基层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畅通了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把民生事当作首要工作来抓,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
16个活动室,为基层代表“安了新家”
在各镇(区)建成标准化市县代表小组活动室,都是按照“十有” 标准建设(有组织领导、有固定场所、有活动经费、有办公设施、有规章制度、有学习资料、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成果、有档案记录、有电教设备)。
各活动室科学谋划,制定市、县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规划,做到选址相对固定、面积适当、设施设备齐全。
10月10日上午,在沙洋县沙洋镇的代表活动室内,十多名市、县、镇三级代表齐聚一堂,组织代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
“除了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外,我们还特地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辅导授课。目的是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夯实代表活动思想和理论基础。”沙洋镇的市县人大代表小组组长常昌云说。
学习的内容很丰富,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宪法、新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人大议事规则以及代表履职基本知识等。
每月的同样时间段,沙洋县官垱镇五星社区代表活动室也会履行“代表活动日”制度。召集社区代表集中培训、学习,共同会诊社区各种“疑难杂症”,提出解决方案。五星社区由之前的友好村、赵山村、斋巷村、五星村合并而成,根据人口多、范围广的特点,又细致划分为:友好、赵山、斋巷、五星片区。这样一来,收集问题更详细,解决问题更精准。
“基层有了代表活动室,大家在学习上相互探讨,相互促进;在解决基层问题上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官垱镇人大主席皮成元说。
沙洋县合理布点的这16个活动室,有效推动了人大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提质增效。
“代表活动日”制度,畅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沙洋县沙洋镇洪岭社区、三峡土家族村公用一条自来水管线。今年6月10日,在“代表活动日”这一天,居民反映水压小,使用起来不方便的问题。接到群众求助后,沙洋县人大代表周军琴、文梅芝立即上门了解情况。最终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由于居民增多,管网分支较多,主管水压不足。
通过与自来水公司对接,升级增粗主管道,困扰群众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沙洋镇新河社区位于老城区,现有人口2500余人,建筑陈旧、道路破损严重,人口老龄化相对严重,因此,涉及到的民生问题也很多。
今年7月,由于烈日持续炙烤,导致该社区工农二巷一处水泥路拱起约40厘米高,形成障碍,既影响居民出行,又存在安全隐患。当月10日,有群众借新河社区“代表活动日”进行反映。新河社区镇人大代表王晨辰将问题及时反馈给镇代表小组,引起了高度重视,在一周工作日内就为居民解决了“忧心事”。
今年8月,正是稻子快要成熟的关键时刻,官垱镇友好村、大文村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干旱问题。实施抽水抗旱,必须先清理河道,清理河道必须有专业挖掘机。当时,只有潜江市才有这种挖掘机,而当时的潜江市因疫情原因实行管控,挖掘机根本开出不来。眼看两个村约23000亩稻田受灾,当地的村民心急如焚。
8月10日,官垱镇“代表活动日”这一天,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官垱镇人大代表小组“诉苦”。了解情况后,代表们立即行动起来,四方咨询打听,终于联系上监利县能进行水域作业的挖掘机。最终,河道得到清理,旱情得到缓解。
……
沙洋县人大依托基层代表活动室,推行“代表活动日”制度,促进代表履职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有效激发了广大代表履职热情,拉进了与群众的距离,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更得民心。
截至10月中旬,沙洋县68个代表小组、1198名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踊跃建言,深入到镇、村、企业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357条,推动解决群众关注关心的实际问题912个。组织开展代表建议督办活动20余场次,实现代表建议督办全过程、全覆盖;代表建议办理回复率、落实率100%,成效十分显著。
荆门日报记者:杨国良 通讯员:吴泽林
编辑:常泽玄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