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年,会感染当地毒株吗?
2022年12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与耶鲁大学等中美专家联合在《科学报告》杂志发表论文,其对2021年4月前的研究荟萃分析发现,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会再次感染新毒株,但再感染发生率仅为万分之0.7(人·天),低于首次感染发生率。
结果发现,在感染或接种疫苗4周后,鼻腔开始产生抗体,但增加水平有限,且鼻腔IgA抗体水平平均持续9个月就开始下降,并快速恢复至感染前水平。而血液中抗体于感染2周后出现,并在9个月后上升2181倍,此后一段时间仍高于感染前,并持续至少一年。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殷凯生表示,这项研究为“奥密克戎短时间内不会重复感染,但长期可能重复感染”提供了证据,也为临床防治、日常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朱珊表示,回老家过年感染当地毒株的可能性非常低,虽然毒株表现出南北差异,但是隔得再远,它们仍有一定“血缘关系”,感染一种毒株后人体产生抗体,也可以抵抗另一种毒株。
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是BA.5.2和BF.7,他们同属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后机体有交叉保护作用,外地“阳康”回到老家,短时间内不会感染老家的毒株。
但是随着时间增长,体内的抗体水平逐渐减弱,虽然理论上可以保护我们3~6个月,再次感染可能性非常低,但也不是100%不会感染,因此做好防护总是不会错的。
如何保护还没“阳”的家人?
“阳康”后会传染家人吗?
家人还没“阳”,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是,如果家里的亲人还没有“阳”,了解和督促他们打疫苗非常重要,尤其是高龄、身体差的老人。除了一部分老人身体条件不允许外,加强疫苗接种刻不容缓。
返乡前、中、后的防护提醒
返乡前
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提醒,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比较高的地区探亲访友,同时也倡导处于疫情流行水平较高地区的群众尽量减少外出。
建议简化行程或错峰出行,距离较近且条件允许最好自驾;老年人及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出行。
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建议推迟返乡计划;对于居家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不要探亲和旅游。
准备防护物资、常规药物
如医用防护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一次性手套、抗原检测试剂、常规药物等。
需要提醒的是,酒精属于易燃品,飞机、铁路禁止携带。乘坐高铁、动车、火车时,尽量使用消毒湿巾等替代酒精,且消毒凝胶每人限带100毫升。
返乡途中
戴好口罩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处于环境密闭的场所时,全程正确佩戴防护口罩;佩戴口罩超过4小时最好及时更换。
保持安全距离
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自驾人员加强车辆通风消毒,减少在服务区逗留时间。
保持手卫生
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不要随地吐痰;
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帕或肘部遮挡。
错开用餐
与邻座错开用餐,用餐前务必对手部进行消毒,结束用餐后及时戴好口罩。
返乡后
自我消毒
到达目的地后,将穿过的外套放在通风处悬挂。
避免接触老年人
回家后尽量避免接触家里的老人或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员,接触时要进行个人防护。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抗原检测,或根据病情抓紧就医。
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家人的健康状况。
减少聚集活动
探亲访友时也要佩戴口罩,减少聚餐、聚会次数,聚餐、聚会时要减少人数和时间;
不得不聚餐时,建议使用公筷、公勺等。▲
来源:生命时报
编辑:常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