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临汾战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临汾战役中攻城部队在城墙下挖坑道。(资料照片)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山西临汾是国民党军队在晋南死守的一座孤城,国民党军队临汾最高指挥官梁培璜得意地称临汾城周围工事好比法国二战时期的“马奇诺防线”。

当时的临汾城依自然地形建在一个大土丘上,外高内低,东、南、北三面均为开阔地,西傍汾河,从远处看像是伏在汾河岸上的一头牛,又名“卧牛城”。

临汾战役原定1948年3月10日发起,但3月4日临汾守敌阎锡山部六十六师2000余人出扰汾河西之襄陵、汾城地区。而此时胡宗南部也因在西北战场吃了败仗,急调驻守临汾的三十旅前往西北。徐向前发现胡宗南的运兵企图后,决定提前发起临汾战役。

3月6日夜,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第24旅奉命开赴临汾前线,于7日晨奇袭尧庙机场,切断国民党的空运线。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第8、第13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从城南、城东、城北三面合围临汾城,开始了拔除外围据点的作战。

至16日,攻城部队扫清了外围警戒,四面包围了临汾城。23日,攻城部队全线发起攻击。第13纵队第38旅战至26日,三次攻击东关未果。由于城防坚固,解放军缺乏强有力的炮火支援,人力物力消耗很大。通过了解部队作战情况,徐向前认为,坑道是对付当前敌人的最好手段,要用“土行孙”的办法,钻到地下去攻打临汾。4月1日,前指调整部署,以第8纵队第23旅和第13纵队第37旅分别由东关东北、东南两面攻击,同时加紧坑道作业。4月10日,第23旅挖掘的4条坑道有3条同时爆破成功,炸开东关城墙,突击队趁烟雾弥漫迅速登城,突入东关,并乘胜迅猛向纵深发展。第37旅因坑道爆破未成功,一部由第23旅打开的缺口攻入关内,一部由先前第38旅用炮火所开缺口强行登城。战至4月11日上午,攻占东关。

临汾解放纪念大门

之后,经过1个月的以挖坑道与破坏坑道为中心的激烈斗争,至5月16日,第8纵队第23旅在城东终于成功地把2条各长110米的破城坑道通过外壕底部挖至城墙下,同时在这些坑道的两侧,又挖成40余条掩护坑道,保护破城坑道的安全。为防再遭破坏,前指决定立即发起总攻。5月17日15时,集中炮火摧毁突破口两侧守军火力点,19时30分,坑道爆破成功,将城墙炸开缺口,外壕也被填平,第23旅第69团突击队首先登城。第24旅一部沿城墙向南发展,很快夺占了东门城楼。其他部队随即在炮火掩护下也突入城内,并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至24时,全歼守军,战役结束。

梁培璜率残部2000余人,由西门向西逃窜,被第8纵队第22旅和第13纵队第39旅堵截,残部大部被歼灭。梁培璜逃过汾河不远,在马务村北附近被追击部队在搜索中擒获。

临汾战役历时7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部、1个旅部、6个步兵团、1个炮兵营及非正规军8个团,毙伤5000余人,俘1.8万余人,共2.3万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此役结束后,晋南地区全部解放,吕梁、太岳解放区连成一片,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战略反攻。

6月4日,徐向前代表中央军委把一面“光荣的临汾旅”锦旗授予第8纵队第23旅。临汾战役造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攻坚部队,毛泽东在给东北野战军的电报中曾专门介绍了这一战役,他说:“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人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毛泽东称赞临汾战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常泽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