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本名为《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书为纵式长方形,32开本。上部与左侧为红色,中间从右至左有“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字样,其中“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竖式排列;右边为白色,中间部分是毛泽东的头像,头像下面有倾斜的“任弼时”字样,和一枚红色的印章,印章内“任弼时”几个字字迹不清,下面是“东北书店 印行”六个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青年学生及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寻求革命真理,当他们看到延安的现状和他们想象的有所差别时,情绪上就出现了一些波动。甚至有人写文章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还有一些文艺工作者自视清高,不愿意和老百姓交谈和来往,认为他们是土包子。这些文艺工作者不仅在行为上脱离了人民群众,在艺术创作上也脱离了人民群众。在鲁艺任教的周立波曾经说:“鲁艺的院址是在离城十里的桥儿沟,那里是乡下,教员的宿舍,出窑洞不远,就有农民的场院。我们和农民可以说是毗邻而居,喝的是同一井里的泉水,住的是同一格式的窑洞,但我们却‘老死不相往来’。整整四年之久,我没有到农民的窑洞去过一次。”
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先后邀请了许多文艺界人士,和他们交流文艺界的情况,决定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1942年5月,中央宣传部召集延安的文化、文艺界人士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办公厅西厅召开了有一百多人参加的一次盛会,其目的就是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诸如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5月2日,会议召开,毛泽东到场并作了“引言”部分的发言,23日又在会上作了结论,被称之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起巨大的反响,一些解放区或者根据地纷纷出版这部著作,有的地方将这本著作一印再印,仍然供不应求。
1947年9月,东北书店出版发行了《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部著作。
我们看到的这本书,是任弼时的藏书,1964年9月,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人员去北京了解任弼时同志在延安居住情况时,任弼时同志的夫人陈宗瑛将这本藏书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文物珍藏并对外展出。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