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百姓传唱着这样一支民歌:“……三岔河街道有个梁士英,他在前方立了大功。打开锦州府,炸开锦州城,打开碉堡,炸死中央兵,自告奋勇牺了牲,解放老百姓,中国留美名,你说士英光荣不光荣……”。梁士英不畏牺牲,舍身炸地堡的英雄壮举,深受当地群众的敬仰。
这面“功臣之家”锦旗,就是当年三岔河街道全体人民赠送梁士英家属的。
梁士英,1922年出生在吉林扶余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开始干零活,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辽沈战役“特等功臣”梁士英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士英的家乡获得解放。自幼就从奶奶讲的故事中朦朦胧胧地懂得了正义和邪恶、善良和凶残之分的梁士英,被纪律严明、待人和气、不扰百姓的八路军队伍所吸引。1945年冬,梁士英光荣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事事处处都走在前列,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
1948年9月,梁士英跟随部队南下北宁线,参加辽沈战役。10月14日锦州攻坚战打响后,梁士英所在的突击部队被国民党军的一座地堡封锁了前进的道路,战友们发起的几次冲锋都被压了下来,伤亡很大。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梁士英主动请战。他抓起爆破筒,运动到地堡前,快速拉开导火索,将爆破筒塞进地堡。刚要离开,不料国民党军把爆破筒推了出来,梁士英毫不犹豫地捡起冒着白烟的爆破筒,再次塞了进去。刚要转身,爆破筒又被推出一尺多长。梁士英用尽全身力气,死死顶住爆破筒。“轰”的一声巨响,地堡被炸毁了,梁士英用生命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战后,梁士英被追授“特等功臣”荣誉称号。三岔河街道全体人民赠送梁士英家属“功臣之家”锦旗,以纪念梁士英在锦州战役中的英勇表现。
物可传家,志亦可传家。1957年,梁士英家属把珍藏的这面锦旗捐赠给辽沈战役纪念馆。这面锦旗,凝聚着深深情意,既是对梁士英无畏牺牲精神的肯定,也增强了军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作为烈士的后代,儿子梁继英、孙女梁丹丹早已将梁士英那种英勇无畏、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融入到血脉中,深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肩。他们相继参军入伍,在部队不断成长进步。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梁继英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救出战友,可他自己却深受重伤,昏迷20余天。出院后,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他申请回到地方工作。孙女梁丹丹退伍后,选择就职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做一名普通讲解员,致力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革命精神弘扬好。
如今,梁士英“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面对困难一无所惧”的革命精神已经传承了70余载。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无数中华儿女选择“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就是对梁士英最深切的缅怀,也是对千千万万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烈士最崇高的敬意。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