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抗美援朝时期的《辽东大众》报

抗美援朝时期,安东市(今辽宁省丹东市)经常遭到敌机的袭扰和轰炸,一些重要工厂撤离了市区。当时的中共辽东省委机关报《辽东大众》的社址就设在安东市区。面对敌机轰炸,报社全体同志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报纸正常出版。

1950年11月8日上午,敌机对鸭绿江大桥进行了狂轰滥炸,导致市区和沿江一带大面积停电。就在这个时候,新华社从前线发来胜利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一举歼灭敌军6000多人。”为了将捷报及时发布出去,《辽东大众》社领导决定报纸照常出版。报社印刷厂的工人纷纷表示,只要人在机器在,报纸就一定会按时出版。

稿子发下来了,负责拣字、排版的同志拨亮了汽灯,负责校对的同志点起了蜡烛,负责铸字的同志用手摇轮子,用煤油炉子代替电炉子化铅铸字。而制版的同志更会想办法,他们利用白天的自然光线,早早就把版制好了。

印报的轮转机有10余吨重,需要22千瓦电机带动。没有电,机器如何才能转起来?有的印刷工人试图用手摇动轮转机的大轮子,可是轮子连动也不动。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孙华芹老师傅对大家说:“在四保临江时,也没有电,我们就在机器的大轮子上安一个大摇把子,10个人一组轮着摇,把报纸印出来了。”听了孙师傅一席话,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人不够用,报社领导很快从报社所属的造纸厂里调来了30名小伙子,一共40人,分成四组,5分钟轮换一次。手摇机器大轮子是个体力活儿,不少工人手上磨出了血泡,领导劝他们休息,他们说:“这算什么,我们不累!”轮子越转越快,报纸如流水一样印刷出来。没过多久,有的同志手上的血泡碎了,流出了血水,领导又劝他们休息,但没有人退后半步:“志愿军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我们手只是磨掉一块小皮,怎么能下去呢!”他们用手帕将受伤的地方包扎好,又继续干下去。就这样,6万多份《辽东大众》印出来了。第二天一早,安东人民第一时间看到了前线胜利的消息。

轮转印报机是一种先进的快速印报机,总不能单靠人力用手摇。报社领导和印刷工人聚在一起,集思广益,最后决定用汽车发动机带动轮转机印报。那时,《辽东大众》报社只有一台吉普车,领导决定交给印刷厂使用,一切给印报让路。印刷工人把汽车的轮胎卸下,用皮带把汽车轮子和轮转印报机连起来。汽车发动后,轮转机动起来了!大家欢呼雀跃,祝贺又一次胜利。

停电的半个月里,印刷工人们就用这种办法,保证了报纸按时出版,从未中断。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