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巨变看荆门丨希望的田野,和美的画卷

图片



阅读提示:荆门建市40年里,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荆门,农业产业链齐备、发展势头强劲,农村美丽宜居,农民富足幸福。


图片

图片

图为荆门油菜花田 朱舜 摄


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


1983年荆门建市开启农业农村发展新征程,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荆门农业农村发展从,从,从单一到链条,从温饱到小康……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壮美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徐徐展开。



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荆门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长江流域最古老的文明——屈家岭文化。春播秋收,几千年的发展中,春种水稻、秋种油菜成为荆门农民的传统。


1983年,荆门成立地级市后,10多年里全市粮食总产平均每年以超1亿斤的速度递增,成为南方稻区售粮之冠


2007年,湖北兴农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漳河新区双喜街道谭店村发展订单种植,1000亩的优质稻每公斤收购价格比普通稻高出0.2元。


优质优价的水稻收购市场逐渐形成。荆门的水稻品种发生了集中更替,到2022年,荆门水稻优质率达98%

和水稻相比,荆门面积第二大作物——油菜的发展则更引人注目。


中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门。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荆门农民开始大规模种植油菜。90年代初,荆门在全省率先推广双低油菜品种。


2015年,荆门在全省率先试验示范高油酸油菜品种,到2023年,荆门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目前,已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油酸菜籽油全产业链开发,成功批量生产出符合标准的高油酸菜籽油。

到今天,荆门粮食生产已连续8年稳定在57亿斤以上。油菜种植面积跃升到200万亩以上,油菜籽加工年产能达20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畜禽、水产、蔬菜生产稳定、供给充足。

在优良品种普及的同时,农民生产劳作也从纯手工基本发展到穿着皮鞋干农活

荆门优佳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华军不会飞,可是他手中的操作器,能遥控着一架八旋翼植保无人机超低空飞行在田间播种、打药,5分钟完成10亩田的打药任务。

农业科技的发展,让农机完全融进了农业生产。开沟、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机械逐渐代替人工,荆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83.2%,居全省第二。

农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领域的科技人员来到荆门。2021年,荆门聘请百名农博士服务百家新型主体,实施产学研合作,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在荆门实现了落地转化。

先进的耕作方式、优秀的科技人才,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1997年,荆门人开始以农产品加工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6年,逐步形成了粮、棉、油、生猪、家禽、水产、林果、蔬菜等优势产业。2013年末,荆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1000.8亿元,成为荆门历史上首个破千亿元的产业。

农业在荆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凸显,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农业强市的目标,传统的产业格局被刷新。


2011年、2013年,荆门分别实施中国农谷”“大柴湖振兴发展两个省级战略,一批国内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荆门。

2018年,荆门以中国农谷·长寿荆门为内涵,全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2023年,荆门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六个一(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虾、一枝花、一棵菜)工程,由市领导挂帅包联担任链长,成立了京山桥米、蔬菜、食用菌、小龙虾、牛羊、生猪等多个产业联盟,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五条集生产、精深加工、贸易、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百亿级农业全产业链。

为了推动产业发展,荆门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建成3个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东宝黑头羊、荆门黑羽绿壳蛋鸡、华西牛等品种叫响全国。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乌龟原良种场、国内首个高端种猪克隆示范基地、华中地区最大的花卉种苗组培基地、省内最大种公猪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种业创新平台落户荆门。


荆门还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截至目前,有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农民合作社3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10家、农民合作社106家、家庭农场91家。


从无到有,从粮棉油独有到农业产业六个一工程,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不足百亿到过千亿……荆门已找到属于自己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面貌:由贫穷落后向繁荣振兴的跨越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孟浩然的笔下,田园生活是多么美好。

今天,千年前的美景实实在在展现在人们面前。从山区到丘陵,从高岗到平原,一个个干净整洁、风光宜人的村庄,涌现在荆楚大地上,成为农民的幸福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2018年,荆门正式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建立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乡村。


20196月,荆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同时出台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推进规划,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市1337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并将2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有规划、有行动、有督办、有整改,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共建的工作推进机制。

几年的时间里,荆门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荆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对汉江荆门段和7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常年禁捕;创建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15个、整治村455个,省级财政美丽乡村试点村168个,形成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圈、沙洋五洋线、京山环惠亭湖、钟祥旅游环线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片。

每天,东宝区马河镇三里岗村退休老教师曾庆泉起床后,都会将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类装到不同的垃圾袋中,然后放进家门口的垃圾桶,等着转运车转运。

近几年,荆门按照市级主导、县级主体、镇级实施、村级落实的总体思路,构建五级联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市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61座,乡镇、村配备25万多个收集容器,配备保洁员5700余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除了生活垃圾,影响村民生活的还有厕所。2018年,荆门出台了行动方案,按照尊重群众意愿、应改尽改的原则,发挥农户自主性和积极性。截至202110月底,全市累计建改农村户厕36.87万座、公厕148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覆盖率达到97.4%,农村公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垃圾收集有系统,污水处理也有渠道。荆门印发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结合农村改厕,探索厕所污水、洗涤污水、厨房泔水三水同治模式,全面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客店模式。很快52个乡镇67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建成配套管网1115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今年,荆门还启动了流域综合治理、清保行动等工作,力求让乡村变得更宜居。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美丽乡村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更是多少人梦里的归处。荆门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留住乡村的绿水青山,谱写出山水田园相依、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篇章。



农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的跨越


画一个坐标系,如果把从1983年到2023的时间年份当横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当纵轴,串点连线,可以看到一条加速向上攀升的曲线。横轴不动,纵轴换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再次相连,这条曲线一路走低。

一升一降,两条走势相反的曲线,折射出40年来荆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喜人变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1551支肩负使命的扶贫工作队走进贫困村,一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在荆门打响。


5年里,荆门在落地落实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兜底保障、就业务工等配套举措,一系列好政策频出,许多老大难问题有了解决方案,真正全面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如何干?强产业、增底气。荆门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业要求,给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科技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钟祥花卉、京山桥米、沙洋菜籽油、漳河清水小龙虾……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被市场接纳,大放异彩。

2020年底,荆门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21.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何增?荆门选择从改革创新入手。


2016年和2017年荆门探索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连续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秋季,沙洋县毛李镇三坪村1组村民肖家新请来收割机,一块整田不到半天就收完了。原本肖家新的9亩地被分成26块,分布在三坪村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耕种成了一件异常繁琐的事情。

三坪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2002年秋,根据各小组特点制订了土地按户连片耕种方案。2014年,沙洋县以三坪村改革为蓝本,选择了3个村试点按户连片耕种。20155月全县推进。随后这一经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田,自己有使用权,那村集体资产呢?2015年,京山成为全国29个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此后,荆门农民深刻理解了共享的含义。


201910月底,荆门率先整建制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428个,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清查出集体资产65.81亿元、集体土地1415.68万亩、经营性资产19.34亿元。与此同时,荆门还推进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供销社改革等多项改革。

改革激发活力,鼓了农民的腰包,到2022年,荆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2元,增速7.9%,总量居全省第3位。

回首40年,荆门在三农领域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面向未来,荆门人将团结一心、辛勤耕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将在希望的田野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思想解放,带来发展之变

——“40年巨变看荆门”

系列评论之二

□荆耀论


40年拼搏奋进,40年沧桑巨变。


40年征程如虹,我们唱响了求新求变的主旋律,发展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一次次更新未来的宏伟蓝图,再一步步将宏伟蓝图变成发展实绩。今日之荆门,产业兴旺、宜居宜业,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多年前的宏愿,一样一样变成了现实;多年前不敢想、想不到的好日子,如今也成为了万千群众的生活日常。


40年砥砺前行,我们不断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发展进步的脚步铿锵有力,城市的气质重新塑造。如今,荆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加坚定,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靓丽,民生福祉更加深厚。改革引领、创新驱动,40岁的荆门风华正茂,更富生机、更有活力。


40年风雨如歌,我们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书写着开拓进取的华章,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成“可能”。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决胜大战大考,打赢防汛抗灾保卫战,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无中生有”发展汽车产业,实现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高铁梦”即将照进现实……40年的拼搏换来今天的发展成就,未来,我们也一定能创造更多奇迹和伟业。


发展之变,源于思想之变。


40年的发展征程里,每一次进步、每一次跨越、每一次突破,解放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经过一轮又一轮思想解放的大讨论,模糊不清的认识廓清了,犹疑不定的纠结解开了,狭隘短视的观念改变了,固步自封的桎梏打破了。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没有不间断的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唯有解放思想,方能闯出新路。


解放思想无止境,更新观念无止境。站上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未来,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都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更加坚定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头脑上的清醒,更能观大势、识大局。胸怀大局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大势才能明辨方向,着眼大事才能切中要害。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营养,要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永恒的“必修课”,不断提升心怀“国之大者”的思想境界,强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定力,拓宽“跳出荆门看荆门,放眼全球看荆门”的思维视野,增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发展自信,为推动荆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坚定自我革新的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思想破冰推动发展突围。思想不解放,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进而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因此,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推进改革进程。要摒弃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工作惯性、路径依赖,坚决破除一切体制障碍、隐形壁垒和发展束缚。


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做决策、定措施一切从荆门市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要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更要立足本地实情;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实事求是寻求解决之道,开拓创新蹚出新路。


只有思想不断解放,才能开创美好未来。荆门高质量发展的锦绣蓝图正徐徐铺展,让我们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打开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激发思想解放的更大潜能,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再续荆门跨越发展新篇章!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陈亮 储刘专)

编辑:菲菲

二审:琳达

三审:黄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