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南》,中共广东省委以统一战线名义公开出版的16开本政治刊物,1939年4月创刊于广东曲江,1941年停刊,共出版50多期,主要刊载反映全国军民奋起抗战、艰苦斗争的通讯,报道时局的变化,介绍世界政治、军事局势对中国的影响等。创刊期的编辑人有尚仲衣、任毕明、何家槐和石辟澜,由石辟澜负实际责任,后有李章达、张文、李筱峰、谭天度等加入。主要撰稿人有千家驹、胡愈之、张罗天、柳倩、夏衍、司马文森、钱俊瑞等。各界人士都有来稿,当时16岁的毛岸英还从苏联寄来稿件《中国儿童在苏联》。
《新华南》是当时在华南地区影响最深远、读者面最广的进步刊物之一,在粤、桂、湘、赣、闽等省发行。本着“本刊是大众的,是抗战工作同志所共有的”原则,该刊大力宣传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高举抗日、团结、进步的旗帜,发表了众多富有战斗气息的文章,充分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
1938年10月,广州失守,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当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使广大军民从广州沦陷的悲观气氛中振作起来,增强抗战信心,坚持抗战到底。国民党重视掌握宣传工具,而共产党却缺乏宣传阵地,没有舆论工具。当时,广东省委和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张文彬决定创办能够传播党的主张的进步刊物,而为了生存和发展,又需要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出现,遂决定创办《新华南》《新建设》和《新军》。其中,《新华南》最重要、影响最广,起的作用也最大。
张文彬曾找特支的左洪涛商量,认为只有充分运用当时存在的有利的统一战线形势,使刊物一出现就有强大的阵容,才能使国民党反动势力无法阻挠《新华南》的出现和存在。为此,邀请了张发奎、余汉谋、李汉魂等军政要人在《新华南》上写文章,同时吸收军政部门的知名人士为编委成员,各方面人士为特约撰稿人。《新华南》1939年4月1日出版的创刊号上就刊载了张发奎的《告广东游击区全体武装同志》和余汉谋、李汉魂的《赞男女同胞书》,后续几期也刊登了他们的文章。
全国知名人士沈钧儒、章乃器、钱俊瑞、千家驹、舒同等人的文章也出现在《新华南》上。特支人员更是不遗余力积极支持,14人写了42篇文章和一些歌曲。1940年2月,特支随张发奎部从韶关迁往柳州之后,还有不少同志继续写稿。
1941年春夏间,因国民党顽固派压制,《新华南》被迫停刊为止。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