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东桥镇界头村山色秀丽、竹林绵延,山脚下矗立着一尊铸铜烈士雕像。每当旭日东升,竹林里霞光闪耀,染红了溪水,染红了村庄,染红了山路,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红军,想起那位铮铮硬骨的巾帼烈士贺竹英……
时光回到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后,四面环山的湘赣咽喉之地东桥镇,也燃起了革命的火种。这里地势险要,是红军游击队活动的理想之地,党领导群众在这里与敌人进行着英勇斗争。1934年,红军撤离苏区长征后,湘赣边界的革命烽火并未熄灭,反而愈燃愈旺。
出身贫苦的贺竹英,为人正直、性格刚烈,对国民党反动派恨之入骨,常常为红军游击队带路送情报。她在党组织开办的农民业余学校里学文化、学革命道理,更加坚定了革命的决心。经党组织严格考察,1934年她正式入党,铁心为党工作。
地处大山深处的芋叶坡,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进出,十分隐秘,坡顶的贺竹英家便成了红军的秘密联络点,贺竹英主动请缨当上了红军的接待员和联络员。
一天,红军在贺竹英家开完会后,在后坡的棚子里休息。谁知敌人闻讯进山,直奔她家,以“收义谷”为名,行捉拿红军之实,强行闯进家里搜查。贺竹英心急如焚,急忙放下手中的孩子,顾不得母子二人安危,向后坡边跑边喊:“兵来啦,快走哇!”
敌人跟来,已不见红军踪影。但棚子里温热的被子和一只掉落的鞋子,让敌人认定贺竹英私藏了红军,将她抓了起来。贺竹英被敌人反绑双手,背着“义谷”艰难地赶了近20里崎岖山路,到达敌军据点时早已疲惫不堪。
敌人趁势审讯贺竹英,起初他们以为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妇道人家肯定撑不了多久,便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要她说出村里哪些人当了红军,谁是头目,开过什么会,说了些啥,但贺竹英只回答3个字:“不知道!”敌人暴跳如雷,挥起沾着盐水的皮鞭,狠狠地抽在她身上。贺竹英无处可躲,全身被打得皮开肉绽,血迹斑斑,但依然死守秘密。
突然,传来一阵熟悉而又撕心裂肺的哭声,敌人竟然将她才半岁的儿子抓来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哭喊得死去活来,幼小的身躯无助地挣扎,贺竹英心如刀绞。
念子切切悲痛生,为母皆有舐犊情。天下哪个母亲不疼儿?但深明大义的贺竹英咬紧牙关,苦闭双眼,直到身体渐渐麻木,意识变得模糊。
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贺竹英强忍着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都没有出卖党和红军的半点秘密。
其实,红军藏身在哪,有多少人,什么名字,她都一清二楚。自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她就下定决心,要以死捍卫自己的信仰。牺牲时,贺竹英45岁。
敌人未曾料到,深山里的一个贫苦农妇竟有如此硬骨。他们怕激起民愤,便设法制造贺竹英“逃跑”的假象。然而贺竹英舍生取义的事迹早已传遍了湘赣边界的山山岭岭,她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
怕死不当革命者。贺竹英用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作为一名党员,为保守党的秘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