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4日,由王栻、项经川、黄藻如等鳌江进步青年发起,创办了铅印小报《战报》(三日刊)。11月1日,《战报》扩为8开,更名为《平阳日报》。《平阳日报》的创办,引起了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的注意,1938年11月底被突然下令停办,为期一年零一个月。
1938年12月,《平阳日报》的原班人马,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利用国民党内部派系的矛盾,以平阳县动员委员会的名义,改为《平报》,扩为4开日报。《平报》在发刊词中写道:“平阳人口虽有七十余万,但在‘八·一三’以前根本没有发行过日报,只有抗战的洪流,才使我们古老的家乡奠定了舆论中心的基础……”同时,揭示了《平报》的两重使命:一是“启迪和鼓励民众文化的提高,认清当前的任务,去为国家民族而努力”;二是“坚定民众对持久抗战国策的信仰心”。所以,副刊被命名为《持久》。此外,发刊词还阐明了报名的用意:“本刊同仁更愿借‘平报’之‘平’字,与读者作持平之谈。”
尽管《平报》最初是由一群爱国青年学生组织创办的,后来又受当地政府有关方面的指导、管理并接受其补贴,报社理事会也由一个统战组织所组成,但是事实上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或明或暗的领导,实际上成了中共党组织的报纸。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对鳌江青年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尤其对他们创办报纸,更是不遗余力地全面支持,先后派出杨进、吴毓、林夫、胡景瑊前往鳌江负责抗日救亡运动和《平报》的领导工作。
1938年4月,受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多重领导的中共鳌江中心支部成立,梅康任支部书记,成员有项经川、陈素瑶、杜贤宏等。中共鳌江中心支部组建后,在平报社建立了由林夫直接领导的党小组,孙亦初任组长。中共党员黄藻如出任编辑部主任,杜贤宏任营业部主任,梅康、项经川经常为《平报》撰写社论或重要文章。党组织不仅在组织上领导《平报》报社,而且在报社经济困难时,还多次以秘密方式对其资助。
1940年2月24日,平报社的印刷厂建成后,马上秘密地为中共浙南特委印刷了一批文件和小册子《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顺利地运到根据地,受到中共浙南特委的表扬。《平报》的“红色”,最终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警惕。1940年3月14日晚,平报社被查封。
《平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在国统区最早创办的报刊之一,是浙江全民族抗战时期第一份党领导的报刊,在党的报刊史上具有一定意义。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