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949号,是汉口总商会旧址。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中说:“我们应该把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粉碎寇敌,争取胜利。”在中华民族存亡之际,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出了那个时代最雄壮的呐喊,勇敢地承担起文化人的责任,用他们的笔,饱蘸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为保家卫国贡献光和热。
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广泛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协于1938年5月4日在汉口出版会刊《抗战文艺》,由抗战文艺编辑委员会编辑,编委会由当时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方面的代表作家组成。该刊的刊期、出版地点、执编人屡有变动。在汉口出版期间为三日刊、周刊,适夷、蓬子、锡金、罗荪等执编。武汉沦陷前夕出版的《武汉特刊》,由冯乃超、罗荪、叶以群、戈宝权编辑。1938年10月8日,《抗战文艺》迁往重庆继续出版,始为周刊,后改半月刊、月刊,由老舍、蓬子执编,罗荪曾一度参与编辑。1946年5月4日出至第10卷第6期终刊,共计出版72期。
《抗战文艺》在《发刊词》中指出,文艺“在中国民族解放斗争的疆场上”,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勇士”,因此,“号召全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团结在“文协”的大旗之下,“强固起自己阵营的团结”,清除内部的纠纷摩擦、小集团观念和门户之见,“而把大家的意见一致集注于当前的民族大敌”;提出“把文艺运动和各部门的文化的艺术的活动作密切的机动的配合,谋均衡的普遍的健全的发展”,并“把整个的文艺运动,作为文艺的大众化的运动”,使文艺突破过去的狭窄范围,“深入于广大的抗战大众中去”。
《抗战文艺》登载了大量有关抗战的文论、诗歌、小说、通讯、漫画等,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和来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峻压力下,紧密依靠革命的进步的作家,吸引并团结爱国的拥护抗战的作家,为战时文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抗战文艺》是贯穿抗战时期始终的唯一的全国性大型文艺刊物,是抗战期间国统区发行最广、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进步文艺刊物,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和文艺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网
编辑:李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