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了借款,却还不清恩情”——记荆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沙洋办事处驻李市镇新城村扶贫干部顿文新
阅读提示:在荆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沙洋办事处有这样一位老党员,他在沙洋县李市镇新城村驻村扶贫期间,多次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助力他们脱贫。
从沙洋县县城向李市镇方向走,8公里处就是李市镇新城村。近2000人的村子,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38人。近几年,在荆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沙洋办事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已脱贫25户、90人。该村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很重。
2015年8月,荆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沙洋办事处驻村工作队正式进村。作为驻村干部,顿文新的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一周有5天待在村里,看上去就是走家串户找贫困户聊天,其实村里人都知道,顿文新的心里时刻盘算着怎样帮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新城村2组村民刘纪成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上世纪80年代,家里的顶梁柱刘纪成遭遇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一家7口人靠着几亩薄田熬日子,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大了。可3年前,小儿子又因车祸导致间歇性癫痫。
用刘纪成的话说:“我家穷得连亲戚都不愿理。”
可就是这样一户贫困户,顿文新第一次摸底时就决定把他确定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帮扶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却不是一般的难。原因无他,主要是刘纪成已经没了斗志。
“找老刘聊聊。”这成了顿文新的口头禅。不管是走访贫困户,还是饭后休闲散步,刘纪成家都成了顿文新的目的地。聊啥?啥都聊。一开始刘纪成并不理他,总是顿文新一个人讲,时间久了,刘纪成偶尔说上一两句。
日子还是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看似没变化,可谁都不知道,盼着顿文新来,成了刘纪成心里的小秘密。
一天,顿文新带来了一辆轮式助力车,二话不说,就把刘纪成挪到了新车上。“走,咱们出门看看咱村!”顿文新一句简单的话,让刘纪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心打开了,后面就好办了。按村里的统一规划,新城村将鼓励村民发展稻虾连作。
刘纪成家荒着的11亩鱼塘被顿文新看上了。“这鱼塘基本快淤平了,不过这样也好,投入不大就能改成发展稻虾连作的田。”顿文新心里有了盘算。他把想法跟刘纪成说了,刘纪成连连摆手:“我家哪有人搞这事啊!”“你放心,不是还有我吗?”顿文新一拍胸脯这事就这样定下了。
2015年水稻收了后,顿文新就带领大家干了起来。割杂草,清淤泥,1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后,鱼塘有一半变成了稻虾连作田,有5亩之多。
2016年春,到了该放虾苗的时节,刘纪成却发了愁。购虾苗的钱从哪里来?没愁2天,顿文新送来了4000元钱。“这钱不是给你的,要还的。”顿文新故意说道。“还,我把虾养好了,一定还。”捧着4000元钱,刘纪成暗暗地在心里说。
从虾苗投下去开始,顿文新跑得更勤了,种水稻有他、起虾子有他、卖虾子有他、收水稻还有他……“这田几乎就是他种的。”刘纪成说。可每次来顿文新都说:“这多好,给我练手了,等我退休后,也去弄点田养虾子。”
就这样,2016年,刘纪成家的种田收入第一次过了万元。随后,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刘纪成将剩余的鱼塘也改造成了稻虾连作田。
而每次需要帮助时,顿文新总是出现在他面前。“每年需要投入的时候,都是顿书记伸的援手,一次4000元,一共借了4次。”虽然钱还了,可刘纪成知道:这恩情一辈子都还不清。
“他是热心人,村里谁有困难,他都会搭把手。”新城村村支书李成兵说,这些年村里的贫困户几乎都得到过顿文新的帮助,他经常召集村“两委”干部商量如何发展农业产业致富、如何就近输送富余劳力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对摘掉“穷帽子”有了信心。(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王晖)
来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