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 农业大县致富有道

荆门沙洋,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耕地面积6.21万公顷,2017年粮食产量77.24万吨。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沙洋连续8年在“三农”综合考评中位列全省10强,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菜籽加工强县”“中国菜籽油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等荣誉称号。

图为:沙洋县农民在稻田里收获小龙虾

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增收致富?沙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田更好种,让产量更高,让效益更好。

农业农村改革 释放土地新活力

如何解决因田地“分散化”“碎片化”导致的灌溉效率不高、灌溉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等问题,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困局?

沙洋县采用了“三步走”战略,即着力推广“按户连片耕种”解决农民田地“分散化”,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土地“碎片化”,大力开展水价综合改革破解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困局,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资源要素的适配性,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改革“沙洋模式”。

过去,为了追求“绝对公平”,田块按照水旱、土质、远近、水源、道路五大要素平分到各户,沙洋全县承包户12.4万户,承包耕地107.7万块,户均面积7.69亩,户均块数8.7块,平均每块面积0.88亩。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等新情况的出现,碎片化承包地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多。

沙洋县委、县政府在调研中了解了这一问题后,提出了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实行按户连片耕种的意见。截至目前,全县按户连片耕种面积达到87.92万亩,连片耕种率92%,按户连片确权面积42.87万亩,连片确权率达到42%。“按户连片耕种”模式,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后,今年4月份又荣膺湖北省改革创新奖。

“沙洋能推广按户连片耕种,既有必然,也有偶然。必然,是土地碎片化导致耕作不方便的问题十分突出。偶然,则是我们抓住了土地确权颁证、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等好机遇。”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

自2016年以来,沙洋县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产业发展+按户连片耕种”工作思路,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助于耕地高效利用、科学管理及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截至目前,该县完成51.64万亩,在建17.68万亩高标准农田。

2016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出台后,沙洋县选择灌区渠系配套较完善、基层意愿较强烈的洪庙、仓库、陈池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为首批推进单位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区通过“项目搭台、改革唱戏”,将水价机制与水权分配、产权改革、协会发展、奖补机制、工程配套相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达到了“五有五省”成效,即:有组织、有工程、有资金、有体制、有保障;省时、省工、省事、省钱、省心。基层干部群众纷纷表示满意和认可。

通过改革,农民不再户户抽水、多级提水,由协会送水到户、到田。由于优化了水资源调配,用水总量从原来每年约1118.54万立方米,下降到782.3万立方米,节约了30%以上,农民水费支出也大大降低;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6天,大大保障了抗旱的时效性;农民再不守水,节省了劳动力。

图为:沙洋县毛李镇江新村再生稻头季稻喜获丰收

再生稻 拓宽农民增产新途径

与沙洋县其他地方相比,毛李镇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到2亩,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让农民增加收入。“想要再增产就只有两条路,发展早晚稻或者再生稻。”经过分析,毛李镇的农技员方述清提出自己的想法。

可农村种田的老年人居多,劳动强度大的早晚稻种植模式显然不适合推广,于是沙洋县决定在毛李镇尝试推广再生稻种植技术,种一季收两茬,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自2012年起,毛李镇与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等中央、省市的农技专家合作,选定武大天源公司天两优616、丰两优1号作为主推品种,以村领办合作社为依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割”模式,在长湖、叶湾、毛李、江新、双店等核心村建立万亩再生稻连片轮作区。2018年每亩产量达到了1300斤。毛李镇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6000亩,发展到如今的7.5万亩。目前,在毛李镇24个村(居)委会8000户农户中,大约有6500户种植了再生稻,再生稻已成为毛李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毛李镇的带动下,沙洋县在粮食产业上以发展再生稻为突破口,调结构、转方式、钻技术、强服务、创品牌,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再生稻从2012年基地示范种植开始,面积快速发展,产量不断提高,技术日渐成熟。今年,该县再生稻面积达到了35万亩,单产在640斤以上,总产超过11.2万吨,为农民增收近1.05亿元。

稻虾种养奖补 激发脱贫动力

10月,沙洋县贫困户利用农闲时机,开挖回形沟,把稻田改成稻虾共作,一个月时间,有775户贫困户开挖稻虾田4788.88亩。秋冬掀起稻田改造高潮的背后,是该县连续两次出台发展稻虾种养的奖补政策。9月10日,沙洋县出台支持发展稻虾种养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对2018年9月1日后新开挖稻虾种养的贫困户按面积奖补。未脱贫户按开挖费300元/亩、虾苗购种费300元/亩进行补贴。已脱贫户按开挖费150元/亩、虾苗购种费150元/亩标准补贴。早在2016年4月,沙洋县就出台政策,对贫困户发展小龙虾等特殊养殖的,按投入5000元至1万元和超过1万元的,分别由县财政一次性拨付1000元、3000元的种苗补贴资金。

2014年,沙洋建档立卡贫困户21706户72808人。至2017年,仍有7104户20906人未脱贫。沙洋县将稻虾共生高效种植养殖模式作为脱贫攻坚的主产业推进。两轮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政策,2000多户贫困户受惠,享受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预计两年内奖补资金将超过2000万元。“产业规划要谋长远,确保脱贫后仍有稳定收入来源。”揭建平说,除了稻虾奖补政策,还实行“三个一”:一个村建一个养虾协会,一个养虾协会建一个微信群,能人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形成稻虾共作产业优势。

2018年,沙洋稻虾共作面积由2010年1.2万亩发展为58.5万亩,稻虾种养小龙虾养殖产量预计可达7.2万吨。“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沙洋围绕土地做文章,将土地用好用活,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沙洋县县长刘克雄说。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