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用心关注三农 用情反哺家乡


人物档案:贺雪峰,1968年出生,高阳镇新贺村四组人。现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资深研究员,湖北省深改组专家组成员。被多个部委聘为专家或顾问。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和乡村建设实践,长期坚持实地调研,学术研究上主张“田野的灵感、野性的思维、直白的文风”,在城乡治理、农业政策、农村经济、土地制度、社会政策、乡村文化、社会理论、基层政治、城市化等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著述,发表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00余篇次,是“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019年7月9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布了社会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的任命,贺雪峰担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首任院长。



在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的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具有悠久的学科历史。20世纪20年代,李达、李汉俊等教授曾在武汉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1983年,武汉大学设立社会学教研室,是率先恢复社会学教学、重建社会学专业的全国10所高校之一。1986年,武汉大学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本科生,199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正式挂牌成立。2005年,社会学系成为武汉大学直属系。2019年,社会学系正式更名为社会学院。

读书虫

在当时的烟垢镇(现为高阳镇)新贺村,贺雪峰家称得上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名老牌的高中生,时任烟垢镇官桥管理区农机站站长,母亲则在家务农。父亲对家中子女管教甚严,常常告诫他们,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小时候的贺雪峰学习成绩并不优异,为此,贺雪峰挨过不少父亲的打。有一次,看到贺雪峰做的错题,父亲急急赶到学校,与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回家之后,把贺雪峰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你是老大,要给两个妹妹做榜样。不知是听懂了父亲的话,还是遗传了父亲好学的秉性,从此,贺雪峰一头钻进成堆的书籍中,认真专研起学问来,一刻也不松懈,成为小伙伴们眼里的“读书虫”。

贺雪峰说,读书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

从小学到博士,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贺雪峰一直没有停止过读书学习。

贺雪峰爱读书,且敢读理论书,高三时就读了同桌带来的一卷《资本论》。“肯定没有全懂,但当时激发了很大的兴趣。”直到考上黄冈师专参观图书馆时,贺雪峰才知道《资本论》不只一卷!“看到马恩选集、《剩余价值》等书时,恨不得一个下午就读完它们!”那天下午开始,学校深处的四层小楼便深深吸引了这个年轻人,再加上与宿舍一街之隔的县图书馆,两者成为贺雪峰的“常住地”。以至于上了一学期课,班上好多同学还不认识他。


乡土派

从黄冈师专毕业后,已参加工作的贺雪峰通过努力,又先后考取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并执教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

他走出农村、再深入农村的这段经历,却因“经典”和“经验”而声名远播。前者,他饱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经典;后者,数十年的田野调查,原生态地记录了中国农村在世纪之交的转型与蜕变。

自1996年以来,贺雪峰先后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做农村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村民自治、乡镇财政、乡镇选举、信访制度、税费改革、农地制度、建设用地制度、乡村水利、农业经济、农业现代化、农民福利、农村文化、农民宗教、乡村社会性质、农村弱势群体、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乡村规划、农民工、城乡关系、城市化等方面。自1998年以来,贺雪峰每年都有两个月以上的时间驻村调研,他创办并主持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自2005年以来,已经累计驻村调研6万个工作日,平均下来,每天有10人以上驻村调研。

“三农和乡村振兴等随着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都是我们研究的肥沃土壤。”贺雪峰说。

贺雪峰和他的团队在调查中形成了一些特点鲜明的理论见解。早在2001年,贺雪峰即提出“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的论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2019年2月20日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必须守住‘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近年来,在几乎所有三农政策研究领域,贺雪峰和他的团队成员频频发声,形成了有独到见解的声音。在学术创见方面,贺雪峰和他的团队成员在关于农村社会基本性质、农村区域差异、信访制度、城乡治理、土地制度、城市化等诸方面均有研究。

贺雪峰出版的代表作有《新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什么农村,什么问题》《乡村的前途》等等,他被国内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的代表人物。


回乡记

大年三十,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刚刚撤下,夜空时不时被礼花点亮。出生在农村的贺雪峰自然和大多数人一样,回到老家高阳新贺村过节。

在串门拜年之余,贺雪峰却开启了“调查模式”,指不定对方的哪个话茬被他逮住,然后就往深了聊。有时,他甚至会在随身带着的笔记本或手机上记录。

“回乡记”是贺雪峰的“乡土派”团队绕不开的作业。

贺雪峰发现,农村空心化日趋严重,在外工作的儿女越来越少地回来,不仅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同村老人与老人间的关系也比较松散。老年人在家,无人照顾,有个什么病没有人知道,更不说什么精神生活了,那怕在家里离世都没有人知道。

不如办个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娱乐互相有个照应,还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已是我国“三农”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贺雪峰,情系家乡父老,在他的推动下,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自2002年起在高阳镇官桥村、新贺村、贺集村进行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试点。

自2004年起,贺雪峰每年对高阳镇新贺、官桥、贺集三个村的老年人活动中心运行进行5000-10000元资助。2004年,他分别出资4万元,对以上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场所进行援建。2019年春节,他个人出资对村里70岁以上的24位老人每人发放1000元慰问金。“自己生活条件好一点,多做一些反哺家乡的事情”,多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贺雪峰教授浓浓的家乡情怀。除此之外,他还出资维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沙洋是一个农业大县。沙洋的农村问题解决好了,全国的农村问题就解决好了;沙洋的农业问题解决好了,全国的农业问题就解决好了;沙洋的农民问题解决好了,全国的农民问题就解决好了。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才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贺雪峰如是说。(文字:全凡华)

出品:沙洋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曹春艳

(作者:云上沙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