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荷堰村设施农业产业园,村民们正在钢架大棚间穿梭忙碌,翻土、移苗、覆膜一气呵成,2900株双井西瓜幼苗在滴灌管网的滋养下舒展新叶。这片占地10亩的智慧农业基地,正以科技赋能、精细管理的创新实践,谱写集体经济“高质高效”的新乐章。
面对土地零散的发展瓶颈,荷堰村党支部推行“三变改革”。集中流转村民土地搭建钢架大棚、铺设节水滴灌系统,将零散耕地升级为设施农业示范田;采取“村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农户每亩年获土地流转金1000元,还可通过基地务工日均增收100元;引入专业农技团队制定标准化种植体系,实现亩均栽种290株,结瓜率提升20%。
“别小看这10亩地,我们用的是一亩园十亩田的‘绣花功夫’!滴灌系统较传统漫灌节水50%,肥料利用率提升40%,地膜覆盖能减少除草剂使用,促进瓜苗早熟7—10天。6月初头茬瓜就能上市,亩产预计3万斤,年增收约7万元。”荷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魏涛说道。
荷堰村在深耕西瓜产业的同时,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格局渐成气象。通过集中流转150亩土地推行“稻油轮作”,年产优质大米、高油酸油菜超15万斤,年创收3万元。创新资源盘活模式,将120亩喷灌基地、10亩果蔬大棚发包给种植能手,年获租金9万元。投资光伏电站、利用村委会屋顶发展光伏发电,叠加风力发电项目,年收益达16万元。荷堰村正以特色产业为笔,以集体经济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篇章。
通讯员:刘艳
编辑:李晨昕
审核:舒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