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组合拳” 铺就致富“快车道”


——沙洋县人社局驻草场村工作队扶贫工作侧记

“村里的路灯亮了、路变宽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了……”说到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交口称赞,“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面对草场村200多户贫困户,600多名贫困人口,沙洋县人社局扶贫工作队没有退缩,而是下定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们用心用情,一任接着一任干,让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一线服务显真情

今年8月初,王险锋从武汉回家探亲。与初次看见他时的不善言谈、木讷不同,现在的他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整个人身上充满了自信。

五年前,王险锋的母亲身患重病,两个孩子上学。生活的重担让他喘不过气来,想要外出务工又苦于没有一技之长。驻村工作队入驻后,推荐他参加在村里举办的叉车培训,拿到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为他提供了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招聘信息。现在,他在公司从事货物运输工作,年收入可达到6万多元,家里添置了小汽车,家庭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为贫困户王险锋在公司进行叉车操作

扶贫先扶智,培训当先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优势,把培训班办到贫困户的家门口,在村里开办了月嫂、叉车、长护护理等多种劳动技能培训班多期,培训贫困人口200多人,帮助贫困户提升就业能力。

“没想到在村里就可以参加招聘会,真是太方便了!”参加招聘会并投了简历的贫困户王黎明不禁感叹道。为了实现贫困人员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局里争取支持。今年7月4日,沙洋县人社局在草场村举办扶贫专场招聘会,进场求职贫困户110余人,签订就业意向30余人。

驻村工作队还通过通俗易懂的动漫、宣传册、微信群等形式走进贫困户,为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岗位,让贫困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村里有200多名贫困户常年在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今年,为了应对疫情影响,村里设置了24个公益性岗位,岗位类别涵盖了清洁员、公路养护员及巡河员等,让低收入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产业带动促共赢

金秋9月,沙洋县五里铺镇草场村七组王全能家的蛙田里一片蛙声,一块面积约3亩的稻田里,养着密密麻麻的40多万只黑斑蛙。63岁的村民王全能笑着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我家在2019年底挖了3亩蛙田,在2020年8月份卖出一批黑斑蛙,收入15000多元,9月份又卖出一批黑斑蛙,收入27000多元,预计全年收入可达到80000多元,比种田打工的收入多得多。”

他曾因工作不幸失去左手,儿子又患有肌病,生活过得十分艰难。2019年初,驻村工作队上门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为其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并帮助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和产业奖补资金。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注重发挥村里新型经营主体致富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2017年,引进荆门市西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流转土地345.86亩发展虾稻连作产业。目前,西河生态、凯悦农机、天明优质稻等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吸纳务工、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155户贫困户583人增收,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图为驻村工作队邀请县农技人员对贫困户王全能进行黑斑蛙养殖技术指导

驻村工作队把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作为扶贫重点。为缓解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难题,工作队主动与金融机构对接,帮助51户贫困户办理了小额信贷。定期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人员上门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把脉问诊。

消费扶贫暖人心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贫困户王方银的增收梦。32岁的王方银三年前开起了养鸡场,收入还算不错。本来正是春节,鸡蛋需求量最大的时候,正当王方银盘算着能够赚多少的时候,疫情来了。4万斤鸡蛋滞销了。在了解到王方银的困难之后,驻村工作队和村里一起帮助他联系销路,通过多种渠道,4万斤鸡蛋一个星期全部销售完。

图为沙洋县人社局在草场村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现场

驻村工作队定期对贫困户家中农副产品滞销情况进行摸底,建立贫困户农副产品帮销机制。倡导村里党员干部以及各包联责任人主动购买贫困家庭农副产品。今年7月,在了解到有些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滞销时,在村里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让产销双方“零距离”对接。人社系统10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参加,帮助农户销售野山菌、土鸡蛋、香油、葡萄、白酒等农副产品价值2万多元。

“一段扶贫路,一生乡村情”,谈到扶贫工作的感受,工作队员们说,扶贫时间长了,就对这里产生了感情,村里就是他们的家,村民就是他们的家人,希望村民们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县人社局 许苗 王旭玲 张倩

编辑: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