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湖湿地公园吐露生机

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建设。

阅读提示:2012年,潘集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项目申报成功。沙洋县通过5年建设,不仅关停污染企业、恢复了生态,更改善了水质。一个集湿地保护、环境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功能的国家湿地公园即将诞生。

阳光明媚,清风徐徐,湖水荡漾,阵阵蛙鸣。

远处,飞鸟不时划过水面;岸边,有人铺着凉席躲在阴凉处休息,有人戴着帽子在岸边快步走,也有人拿着相机拍下各种美景……这是4月21日,记者在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看到的各种景象。

靠近堤坝,不少工人正忙着栽树、安装科普牌……

周边的居民说,这里以前可不是这样。

“我们以前称这里是‘死水’。”沙洋县曾集镇肖院村农民陈怀礼对记者说。

2012年以前,由于养殖户的增加,投肥养鱼、养鸭几乎遍布潘集湖,水体被污染,原本清澈的湖水荡然无存,湖里几乎寸草不生。

“夏天大家很少往这里走,隔几十米都能闻到臭味,靠湖的住户好多都是一年四季不开窗。”肖院村农民毛红兵说,当时湖里有人投肥养鱼,水被污染,夏天臭味很大。

不仅不靠近,就算农田需要水灌溉,周围的农民也不愿意抽湖里的水,据说有农民用湖里的水育秧造成芽苗坏死后,周围村里就再也没有人敢抽潘集湖的水了。

在当地农民的记忆中,原本美丽的潘集湖已经被一片污水所代替。

“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潘集湖游泳,后来就不敢了。”毛红兵说,最怀念的还是那一汪清水。

据了解,潘集湖湿地公园属长湖水系大路港支流,分东、西两湖,降雨自流入湖,先流入沙洋县毛李镇大路港、彭冲湖,再汇入潜江田关河,是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重要湿地。潘集湖面积2800亩,泄洪水位最高可达4000亩。一直以来,这里都是曾集镇孙店 、龚庙和泰山三个自然村村民的生活和灌溉水源。

难道真看着湖泊生态一直恶化下去?

2010年,沙洋县做出了决定:一定要建好潘集湖,让净水恢复原貌。当年该县加大了对投肥养鱼、养鸭的整治力度。

2011年,沙洋县组织编制了《湖北潘集湖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省林业厅批准同意建立沙洋潘集湖省级湿地公园,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湿地公园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管理水平,将潘集湖建设成为汉江平原集湿地保护、环境教育、休闲旅游为一体,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影响和示范功能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2年,潘集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项目申报成功。沙洋县政府牵头,水产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组成了一个小组对此地进行了专项整治,拆除了周边的养殖场,同时禁止投肥,逐年减少鱼苗的投放密度,从而让水质得以恢复。

根据规划,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将达502.9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24.09公顷,2019年建设完工,规划区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

保育区将承担保护平原湖泊稀有的沼泽草甸湿地和浅水池塘典型湿地生态系统,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的重任;恢复重建区要起到改善湖泊水质和湿地生态环境,丰富动植物资源和湿地景观的作用;宣教展示区是进行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环保意识的主要区域,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等活动;合理利用区主要体现在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养殖和生态有机种植三个方面,可供开展生态旅游观光、生态养殖、生态种植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作为湿地公园的入口和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区,将建设管理服务大楼及相应配套设施,并在大楼北侧,沿交通道路建设一条购物街。

5年来,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先后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分别拆除湖区违章建筑17处,拦湖养殖设施得到彻底清除,埋设界桩700根,设置大型科普宣传牌7块,道路硬化基本完成。去冬今春,公园管理局又筹集资金,栽植水杉、垂柳、池杉等绿化苗木2万多株,同时,在沿湖30多公里的范围内,大量栽植了菖蒲和芦苇等水生植物。

站在湖边,可以看见连片野草随风摇摆。“这些水草都是这几年才长起来的,原来没有水草,湖边都是光秃秃的。”沙洋潘集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张兴说,据初步调查,潘集湖有维管束植物401种,陆生脊椎动物9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5种,具有水域、沼泽、滩涂、岛屿、农田等丰富的湿地生态景观资源。

“这里是丘陵地带,是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通道,水质变好后,鸟类自然会飞到这里栖息。”张兴介绍,游人可与翠鸟、八哥、苍鹭等鸟类不期而遇,看见成群白鹭与耕牛共处将成真。

“7月份,我们就要迎来国家级的检查,如果通过,潘集湖就会和漳河一样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张兴说,潘集湖改变的不仅是水质,更是人们对待生态、自然的态度。

链接

湿地素称地球之肾,是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而湿地公园则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本报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李金成 文/图)

来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