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党徽胸前挂 责任肩上扛 ——记沙洋县沙洋镇新河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杨亚丽

阅读提示:阳光又有担当的杨亚丽,时刻不忘自己党员的身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勇敢向前,从事社区工作20年来,精细化服务居民,获得群众好评。

在沙洋县中心城区,静静地卧着平湖,波光粼粼的湖面、绿树成荫的湖岸,连同湖中央的汉白玉石拱桥,构成了一幅秀丽的画卷。5月23日,记者从平湖翻过汉江大堤,来到了沙洋县沙洋镇新河社区。

新河社区管辖范围是以前的老街,也称河街。老街居民由汉江大堤和小堤提供防洪保护。昔日热闹的渡口已被汉江大桥取代,加上近几年汉江沿岸老街被划为行洪区,为了老街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方政府对小堤以外原居民实施了搬迁安置。曾经的老街,繁华不再,只剩下当初一小部分居民。

新河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严重,杨亚丽接手该社区工作时,1500余户居民、3256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782人、残疾人85人、低保户500余人。作为新河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面对如此大数量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老年人出门少,手机也用得少,管理起来难度就大许多。”杨亚丽介绍,新河社区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7名女同志、2名男同志。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需要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工作。社区小巷居多,骑自行车和步行反而是最便利的交通方式。这些年来,杨亚丽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整个社区。

1996年至2002年,杨亚丽还是沙洋镇卫生院的一名化验员。她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很强,到社区工作是受婆婆邓维秀的影响。邓维秀曾是沙洋镇黄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干练有闯劲,工作干得也很出色。近朱者赤,在邓维秀的影响下,2002年3月,杨亚丽转岗至沙洋镇农胜社区,并担任居委会委员。新的工作岗位让杨亚丽得到充分磨砺。

2011年9月,杨亚丽担任新河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由于曾在老街的镇卫生院工作过,她对这里特别有感情。本是冲着为大家做好服务来的,没承想,一到任就遇到了很多难题。老年人有些老观念、旧习惯,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十分不易。

2019年,国家对汉江沿岸进行环境治理,老街部分片区被划为行洪区,小堤以外的原居民需要实施异地安置。但凡上了年纪的人,都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的观念。想搬迁,谈何容易。

“从小堤外搬至现在的居住地,环境改善很多,当初真不该给杨书记添堵啊!”自身有残疾的张金莲提起搬迁的事,对杨亚丽有着满满的歉意。她跟父母一家3口原住在小堤外类似窝棚的老房子里。老房子是父辈一砖一瓦盖的,住了几代人了,遭了很多次洪水,依然舍不得搬。无论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她就两个字:不搬!

这期间,杨亚丽多次上门,嘘寒问暖,宣传政策,提前布置新家,最终,张金莲被打动,一家人搬至新家。如今,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开心。

张伯原是市航运中心退休职工,在船上辛苦度过了大半辈子,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连退休后也住在船上。劝他上岸,杨亚丽可没少“下功夫”。多次联系张伯子女一起劝说,并提前布置好住处,张伯终于“开窍”上岸居住了。

自老街实施搬迁以来,杨亚丽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艰辛,碰了多少次壁。每当情绪低落时,婆婆总是这样激励她: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别忘了自己是名党员。得到婆婆的指点和鼓励,杨亚丽劲头更足了。

2019年下半年,杨亚丽和同事们起早贪黑,仅用半年时间就帮助200多户居民完成搬迁。

“做群众工作肯定会有难度,只要你真心付出,大家都会理解并支持。” 

至今,杨亚丽还清楚记得是2012年当选的沙洋县人大代表。

据她回忆,刚接受新河社区工作时,发现不少道路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杨亚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提前准备形成图文并茂的材料,在2013年沙洋县两会时慎重提交建议案。建议被采纳,新河社区所有道路得到提档升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如今,在杨亚丽带领下的新河社区,低保户减至30余户,剩下的属政策兜底。她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社区居民多办些实事。以“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来提升居民自治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打造“七支八岗”党建品牌,结合辖区居民需求,整合下沉单位、社区各类力量,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引导辖区老旧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三无”小区成立自管委员会,引领居民自治,并从环境卫生、文体活动、结对帮扶、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治理,保障了居民生产生活。建立残疾人庇护站,加强特殊群体关怀,搭建残疾人就业平台,打造了困难群体温馨家园。


来源:荆门日报(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陈威伟)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