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滴水都产生价值 ——沙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观察

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水价始终拧不紧节水“阀门”,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造成社会资本对水利投资“不感冒”。

去年3月,国务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出台后,沙洋会同荆门市漳河三干渠管理处,选择意愿强烈的洪庙、仓库、陈池3个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试点,涉及五里铺、曾集两镇8个村1615户,灌溉面积3.09万亩。经过一年实施,改革成效显现。

犁耙水响时节,记者赴沙洋县采访调研。

农田有了水计量设备

“没想到水来得这么快。”回想起上月漳河三干渠放水情形,沙洋县五里铺镇刘集村8组农民许伦贵仍很兴奋。

按照许伦贵的经验,往年从上报用水,然后水到田边,起码3天,其中水在渠道里要走1天。今年仅半个小时,水就来了。

尽管试点选择的是水利基础设施较好的区域,但在去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前,刘集村的渠道损坏仍很严重。“渠道漏水,到田间的水只有放出来的1/2,甚至1/3。”漳河水库三干渠灌区洪庙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胡正军说。

荆门市水务局副局长孙瑞介绍,试点区域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结合,加快灌区骨干工程、末级渠系配套工程、供水计量设施及信息化建设,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这次放水中,计量设施更新的好处让农民感触颇深。“现在不用守水了。”许伦贵说,以前每到用水时,都要带着铺盖沿渠道守水,为了抢水,以前邻居之间经常发生纠纷。

传统用水量采用支渠口计量方式,把从支渠口到田间这段距离渠道损失的水分摊到田块,由农民承担。用水计量点下移到斗口后,田间安装计量设备,用多少水一目了然,农民不用守水,节约了水量和水费,减少了用水纠纷。

至目前,沙洋试点区完成5.6公里渠道硬化,拆除重建水工建筑物39处;完成视频监视采集点34处,更新直灌口及斗口计量109处,实现了工程日常管理视频监控全覆盖、涵闸开启流量调度全自动。

协会有了清晰的权责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协会步入良性运转。”胡正军说,洪庙农民用水者协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曾被称为“亚洲第一协”,可资金不足等影响了用水者协会行使职能。“改革依托农民用水者协会。”漳河水库三干渠管理处处长罗继平说,以水文边界(渠系)或行政区划为单元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加强工程管护、用水管理、水权分配、水费计收等工作。推行自建自管自用型、自建自管共用型等模式,将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使用权、管理权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权责明确后,协会的收入不再是单一的水费,还有管护费、政策补贴等,有了收入协会就能正常运转。”胡正军说。

罗继平介绍,我们提倡农民少用一方水、少施一斤肥、少打一两药。推广耐旱节水作物,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提升天然降水利用效率。

目前,洪庙、陈池、仓库等9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已换届,三干渠灌区已成立的29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完成法人变更、登记发证等工作。

农民有了自己的水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明晰水权是关键一步。荆门市以县(市、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确定乡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将其细分到用水主体,颁发用水权证,明晰农业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对用户结余水量,灌区管理单位可回购或跨区域、跨行业转让。

沙洋县确定2020年前每年水资源用水总量控制在5.39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分配给三干渠灌区首批推进水价改革的3万亩灌溉农田的农业初始水权为:洪庙片区240万立方米,陈池片区190万立方米,仓库片区356万立方米。

农业水价不再一刀切。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建立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促进农业节水。今年1月,三干渠灌区执行新的水价:终端水价分别调整为粮食作物0.093元/立方米,经济作物和养殖业0.133元/立方米。

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补贴对象为定额内用水的种粮农户、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比如,用水量少于同区域同类型作物节水量奖励基准10%的,每节约一立方米奖励0.03元;少于10%以上的,每节约一立方米奖励0.04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改的不仅是价格。”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试点区将水价机制与水权分配、产权改革、协会发展、奖补机制、工程配套相结合,达到“五有五省”成效,即:有组织、有工程、有资金、有体制、有保障,省时、省工、省事、省钱、省心。(杨富春 彭文洁 何长青)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