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明天新一轮秋风秋雨来袭!这份健康提醒请查收→

19日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

湖北省又将遭遇大范围风雨袭击

明后两天,

受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

全省有小到中雨,局部还有大雨。

风力略有增大为偏北风3到4级

阵风5到6级

后天夜间风力将逐渐减弱。

受到风雨的打压,气温也是逐日下降,明天最高气温西部14-16℃,东部16-19℃,后天都会降到11-14℃,同时最低气温后天北部仅7-9℃,南部9-11℃。

全国范围来看,今天早晨,南方大部地区最低气温继续刷新下半年来新低,最低气温10℃线南压至长江中下游附近。

未来一周,我国大部地区气温以偏低为主,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显著。如杭州、长沙、南昌等地,10月上旬上述地区还是高温频频如盛夏,而未来一周,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将只有16℃~19℃左右,凉如深秋。公众需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着装,注意保暖。

这次的降温,

不穿秋裤怕是不行了!

@湖北人,

你们知道

哪些人不适合秋冻?

如何在秋天做好防护措施呢?

如何预防与降温相关的疾病?

这份健康提醒

请收藏、转发给家人→

哪些人适合“秋冻”?

“秋冻”只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的人千万别尝试“秋冻”,最好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加衣物。对体格健康的人群,过度“秋冻”也不可取。体质好的儿童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时间,使其逐渐适应。

最好的做法,是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

“秋冻”不能冻的四个部位:

1、头部医学上认为,气温较低时,头部暴露于外,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会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2、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3、腹部。腹部保暖至关重要,特别是肚脐周围。脐周是肠胃部位,容易受凉,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所以要防止脐部着凉。

4、脚部。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被誉为人的第二心脏,所以人们常说“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入秋后,应注意脚部保暖。

如何在秋天做好防护措施呢?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做好个人防护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1.“一米线”: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2.勤洗手: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采用正确洗手方法。

3.常通风:经常通风换气,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空气质量。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

4.戴口罩:常态化防控下口罩是普通老百姓的标配,科学佩戴并养成随身携带口罩的习惯,在人员密集和封闭场所下应佩戴口罩。

5.懂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帕或手肘捂住口鼻,尽量避免用双手遮盖。

6.安全饮食:均衡饮食,荤素搭配。讲究饮水卫生,每天适量饮水。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选择安全放心食材,生熟分开,食物要烧熟煮透。

7.文明用餐:外出用餐前,主动要求配备公筷公勺;养成文明用餐好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8.适量运动:适量身体活动有益健康,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每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

9.健康监测: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做好防护措施,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就诊时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如何预防与降温相关的疾病?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由北向南,气温骤降。专家提示:当环境温度大幅降低时,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病率大大升高。尤其是中风、感冒、心梗等与降温相关的疾病,不得不防。

呼吸内科:感冒、哮喘、慢阻肺开始发威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或者像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地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影响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专家还提醒大家,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消化内科:一夜寒冬,老胃病容易发作

天气转凉的时候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的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专家提醒,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

心内科:天冷了,心脏很“受伤”

秋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秋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专家提示,冬季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

骨科:天冷了骨折多谨慎行动勤补钙

气温低,人的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运动中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寒冷刺激下,还有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另外,为了防寒保暖,秋冬季人们通常穿得比较臃肿,动作灵活性、身体协调性都受到影响,而且秋冬季人体骨骼僵硬脆弱,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

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寒冷的天气里尽量减少出行,出行时最好是有人陪伴或者辅助拐棍等等,不要穿易滑的塑料底鞋。另外老年人骨质疏松,平时要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搭配,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多补充钙质,增强骨质坚韧度。

最后提醒大家,

注意防寒保暖,

及时添衣哦!


来源: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曹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