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洋县补短板助推转型升级 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央广网沙洋11月20日消息(记者张卓 通讯员何长青)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一排排徽派小楼如江南水墨画般呈现眼前。房前屋后种植着樟树、桂花树、红叶石楠,在冬日暖阳中格外亮丽。文化广场、医务室、超市、礼堂、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个城市新社区。几位老人在悠闲地晒太阳,孩童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

“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独栋别墅,生活跟城里富人一样。”今年66岁的郭店村村民郭保俊对记者说,他家只出了5.5万元,两层新居150多平方米,底层还附带小院。

郭保俊一家有五口人,以前主要靠种着7.7亩地田来维持生计,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纯收入只2000多元。2014年3月,郭保俊将7.7亩地,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儿子和儿媳妇到荆门做钢材生意,他们俩老到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工,每人每月1600元。算下来,光租金和两老工资一年也有46000多元。

“郭店村目前已形成‘土地全流转、农户全集中、农民全转移’的发展新格局。”郭店村村支书谢莫国介绍,2011年,郭店村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实施迁村腾地,腾出来的宅基地折算部分新居投入,所以村民能用较小成本住上小别墅。目前,全村7400亩土地以每年1000元/亩流转费,全部流转给湖北水云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村410户农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新居。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沙洋县委书记揭建平说,农业大县沙洋要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补齐乡村短板,助推转型升级,开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建设美好乡村,发展美丽农业,打造农民幸福生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拾回桥镇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培育以桥河、东风村为示范的龙头基地,以桥河村、接龙社区、新河街社区为主种植香葱、白梗芹菜、空心菜,以东风、大新村为主种植芥菜、红白菜薹,以王桥、香店、周店村为主种植雪里红、萝卜,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以上。扶持味美鲜蔬菜加工园和桥河冷链物流中心等龙头企业,主打“桥河”地理标识产品,做大做强“无公害、有机、绿色”三品蔬菜。同时,计划建一个蔬菜集散中心,以“互联网+”为契机引入电商平台,实现网店直营直销,进一步打响拾回桥蔬菜小镇特色品牌。

眼下,沙洋县毛李镇农民种植的再生稻熟了,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种植再生稻,种一季收两茬,省工、省力,还增收。”毛李村7组村民陈凤山说起种再生稻的好处滔滔不绝。

沙洋县毛李镇濒临长湖,水源条件较好,该镇大力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再生稻种植助农民增收。据毛李镇党委书记汤祖权介绍,目前毛李镇水稻种植面积7.2万亩,其中再生稻种植面积3.95万亩。光再生稻种植一项就可使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

今年秋汛以来,沙洋县根据稻田内渍严重的实情,瞄准小龙虾消费市场热度高、养殖效益高、群众热情高的形势,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发展稻虾连作产业,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加快增收步伐。目前,该县小龙虾养殖面积28.5万亩,产量3.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稻虾连作面积22万亩,预计到年底新增稻虾养殖面积10万亩,亩平增收3000元以上。

中国油菜花海小镇位于中国农谷•荆沙“四化同步”示范带五洋路生态农业走廊,规划建设“三基地一中心”(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湖北田园综合体实验基地、江汉平原农业旅游集散中心),核心区位于沙洋县五里铺镇赵集村、刘集村、陈池村,曾集镇张池村等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洪森•花果谷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以五里铺镇赵集村为中心,着力打造荆门现代智慧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一心两轴四区”,即智慧农业数字控制中心,五洋公路现代农业展示轴、滨水休闲轴,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区、有机稻种植区、标准化花果种植区、产学研示范推广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建设洪森稻香中心广场、有机水稻公园、花木瓜果种植区、生态农业植物科普展示观光园、农耕文化展示馆,完善道路、供电、供水、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粮、渔结合和种、养结合等复合生态高效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智能农业。以“稻-鸭-鳖-虾”共生模式实行立体种养,生产有机稻、生态鸭、甲鱼和虾等产品。生产面积达1000亩,亩产有机稻500公斤、鸭25只、甲鱼150公斤、虾16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1.6万元。利用生物防控技术,采用太阳能灭虫灯、全能生物杀虫平台、诱虫板和稻田养鸭等综合技术措施,不施化肥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实现绿色生态防控。基地栽植树型樱花、月季、红梅、玫瑰种苗1000亩。现已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育苗工厂和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基地采用智能排灌系统及自动化网络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