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李旭东(中)在毛李村再生稻示范基地向农民讲解再生稻抽穗期管理技术
江新村稻虾连作基地
高兴村再生稻示范基地
毛李镇再生稻示范基地
毛李镇地处江汉平原,素有“五湖之镇”的美誉,江汉运河穿境而过,灌溉自主便利,是再生稻重要产区。全镇2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28万人,农业人口3.73万人,水田面积5.6万亩。
记忆中,十月的稻田本应是金黄的秋色,然而,驱车行驶在沙洋县毛李镇广袤的田野上,放眼望去,一片绿色的海洋随风飘荡,绿浪漪涟,沁人心脾。
毛李镇镇委书记汤祖泉指着绿油油的庄稼自豪地说:“毛李十月,生机盎然!有水即有虾,见绿就是稻(再生稻)。”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能力,种一茬收获两季,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与双季稻相比,再生稻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而且第二季稻米品质好、卖价高。
毛李镇镇长宋军介绍:近年来,毛李镇立足调结构、转方式,将发展再生稻作为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倾力打造“稻—再—肥”“稻—再—虾”连作示范片,“油菜—早稻—荸荠—中稻—再生稻—大蒜(绿肥)”两年六熟轮作模式……成功实现了大样板、大辐射和大带动,挖掘了巨大潜力。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100亩试验示范田迅速扩大到今年的近4万亩,“稻—再—虾”连作基地达3万亩,两季粮食亩产超过1000公斤,每亩比双季稻生产增收700元以上。种植再生稻成为毛李镇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又一有力支撑。
试验示范,让农民眼见为实。与沙洋县其他地方相比,毛李镇人多田少,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让农民增加收入。如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创新和推广新型高产高效粮食种植模式,促进农民增收?毛李镇委、镇政府到洪湖市等地考察了解到,再生稻种一茬收两季,稻米品质好、市场前景好,值得推广!
2012年,毛李镇在长湖村办点示范种植再生稻100亩,选派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蹲点进行技术指导,精心管理。当年百亩示范田亩平收获稻谷超过166.7公斤,收购价格达到4元/公斤,除去开支,每亩纯收入近900元,试种成功。
该镇农民看到再生稻像割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长一茬,投入少了,产量高了,米质好了,一举多得,都觉得值!2013年,毛李镇再生稻种植面积一下子发展到7000亩。
政策推动,再生稻种植遍地开花。毛李镇委、镇政府抓住这一好势头,研究落实扶持再生稻生产的政策保障、物质保障和技术保障措施。争取上级支持,将再生稻种植纳入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政策范围,遴选出天两优616、丰两优1号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再生稻种子予以推广,对集中连片种植再生稻的农户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肥水、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订单收购)。整合农业科技推广资金向再生稻种植倾斜,选派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
如今,农民尝到甜头,镇里还有补贴、有技术指导,更是激发了农民种植再生稻的热情。在长湖村、江新村等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下,毛李镇再生稻种植已覆盖全镇。2015年全省再生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毛李镇召开,该镇再生稻种植技术被全省推广,吸引湖南、江西等地一批批种植大户纷纷前来取经。
品牌创建,助推再生稻产业更上一层楼。种植再生稻的热情已经点燃,如何乘势而上,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品牌效应?
镇委书记汤祖泉表示,针对再生稻好卖、粮食加工企业抢收的局面,该镇将在做好再生稻生产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兴叶再生稻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参与推进产业化开发,积极申办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大力推进再生稻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毛李“荆再”再生稻品牌,带领老百姓走上高效、生态农业之路。(朱舜 图/文)
来源:荆门日报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