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变化,传统养殖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逐渐减弱。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沙洋县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挖潜农民增收新途径。
一是虾稻连作渐成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充分利用水源优势,大力发展虾稻连作高效种养模式。2016年,全县发展稻虾连作面积达到23万亩以上,比去年增加5万多亩,目前虾稻连作收益是普通种植的3倍左右。毛李金鹏合作社朱中华120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今年平均单产350斤/亩,比去年提高100斤/亩,加上价格增长,今年增收20万余元。
二是再生稻生产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随着再生稻技术日益成熟,再生稻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种植收益好的行情影响,全县农民尝到再生稻种植的甜头。2016年,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展到22万亩以上,再生稻种植亩平单产可达300公斤以上,单价高出普通水稻0.3元/公斤左右,收益比稻-油(麦)模式亩平增收500元左右。
三是连片耕种“沙洋模式”助力减支增收。土地连片种植,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碎片化”不利于流转的难题,同时土地连片种植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成本,解放了种植劳动力,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截至目前,全县流转了土地76万亩,连片面积达85.31万亩,总体连片率达89.6%。毛李镇三坪村一组农户肖家新土地流转后耕地面积35亩,全年只需要劳动力工日12.7天,节约工日62.3天,每个工日按照100元计算,共节约工时费6230元。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显著。全县新增农民合作社221家,家庭农场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数43万人,同比增长37.5%;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数5.7万户,同比增长13.5%。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统一供肥、供种、收购等方式,每个农户减少种养成本近2000元,同时就地提供就业岗位,吸纳附近农户进行撒种、采摘、扦插等劳务工作,农户一年可增收近2万元。李市镇刘淌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展的2600亩休闲采摘园,比常规农业种植亩平科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常年吸纳300名劳动力就业,人年平工作收入2万元。
五是乡村旅游效益日渐明显。2016年油菜花节吸引全国各地游客2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24亿元,同比增长22%和21.6%。纪山庙会吸引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20.6%和18.3%。在五洋路沿线和纪山寺周边新扶持发展农家乐26户,户评增收均在3万元以上。节会期间,张池村首次营业的“荆楚传统手工食品第一坊”,共入住当地农户58家,通过经营“流水席”、“矮子馅饼”等传统民俗风味的土特产品、农副产品销售值达8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农户农副产品销售68万余元,张池村今年油菜花节期间仅土特产和农副产品销售值就比去年增加近100万元;樱花部落3月首次开园迎客,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带动雷都村及周边镇村农副产品销售2500万元。
来源:沙洋国家农村农业工作监测站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