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荆门市爱鸟协会提供
4月1日下午,春光明媚。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与江汉油田观鸟队的几位鸟类观察员,在沙洋县汉江下游一处江心阳光沙滩上,发现了8只“国宝”黑鹳,沐浴着西下的斜阳,悠闲地梳理着羽翅。由于观察人员与黑鹳栖息的沙滩保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只能远距离观察。当群聚的黑鹳随着领头鹳的带动,瞬时一起展翅腾飞,形成一条黑色的飞行线,翱翔汉江上空,十分壮观,难得一见。
黑鹳起飞时的壮观场面
据鸟类观察员陈德智介绍,黑鹳是汉江流域越冬的常客,但是今天见到了8只一群的黑鹳还是首次,数量之多,而且集中,十分不易。据分析,4月初,春回大地,正是汉江越冬黑鹳云集往北迁徙的时节。
黑鹳飞行时的姿态
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黑而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物种。黑鹳成鸟的体长为1至1.2米,体重2至3千克;嘴长而粗壮,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映出变幻多种颜色。黑鹳性孤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水边浅水处或沼泽地上,有时也成小群活动和飞翔。白天活动,晚上多成群栖息在水边沙滩或水中沙洲上。不善鸣叫,活动时悄然无声。性机警而胆小,听觉、视觉均很发达,当人还离得很远时就凌空飞起,一般使人难于接近。善飞行,起飞时需要先在地面奔跑一段距离,用力扇动两翅,待获得一定上升力后才能飞起,能在浓密的树枝间飞翔前进,飞翔时头颈向前伸直,两脚并拢,远远伸出于尾后。两翅扇动缓慢有力,平均每分钟两翅扇动159次,比白鹳每分钟鼓动170次还慢。黑鹳不仅能鼓翼飞行,也能像白鹳一样利用上升的热气流在空中翱翔和盘旋,头可以左右摆动观察地面。在地上行走时跨步较大,步履轻盈。休息时常单脚或双脚站立于水边沙滩上或草地上,缩脖成驼背状。
黑鹳在汉江上空翱翔
汉江在沙洋县境内长年无冰冻区,是鱼类极为丰富的水域,也黑鹳最爱觅食的江流。黑鹳主要以鲫鱼、雅罗鱼、团头鲂、虾虎鱼、白条、鳔鳅、泥鳅、条鳅等小型鱼类为食。通常觅食在干扰较少的江河、溪流、湖泊、水塘、农田、沼泽和草地上,多在水边浅水处觅食。主要通过眼睛搜寻食物,并能垂直向下寻觅,时步履轻盈,行动小心谨慎,走走停停,偷偷地潜行捕食。遇到猎物时,急速将头伸出,利用锋利的嘴尖突然啄食,有时也长时间的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觅食。
据沙洋县水产局局长曾月纯介绍,为保护汉江鱼类资源,今年元月沙洋境内的汉江提前进入了禁捕期,沿江所有的捕鱼船回港休整,渔民上岸自主择业。冬季汉江鱼类受到保护,也为南迁沙洋汉江段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避免了人与鸟争鱼吃。因而,飞抵汉江越冬的“国宝”黑鹳比往年增多。
沙洋县境内汉江段长约75公里,是汉江鱼类最丰富的江流水域。据长年在汉江巡江的县渔政船执法人员介绍,进入冬春季以来,每天早晚巡江都能见到许多越冬的水鸟,像黑鹳这种“国宝”级的珍稀大型涉禽,今年见到的次数比往年多,可能与汉江提前实施江鱼禁捕有关。荆门爱鸟会呼吁:希望当地政府积极行动以保护汉江鸟类资源及鱼类资源为已任,向国家申报汉江自然保护项目,力争在汉江沙洋及下游水域建立“黑鹳及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禁止渔业捕捞,使长年禁鱼成为常态化,确保鱼类资源、鸟类资源,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和干扰,守护好汉江生态家园。(董玉清 图片由荆门市爱鸟协会提供)
来源:荆门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