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李市镇光芒村的光馨蔬菜种植基地热火朝天:天刚亮,40余名村民结伴而来,采摘大棚里刚刚成熟的毛豆。
“合作社这几天每天需要雇40多人,按采收的毛豆每斤0.5元的价格付给报酬。”该合作社负责人朱继平介绍说:“前来务工的多是附近村民,工作半天,每人每天收入50~100元不等。”毛豆的采摘只持续一周,给周边村民带来务工收入近千元。
“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光芒村因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离县城近等优势,一直是沙洋县城重要的蔬菜供给地。传统的种植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受技术、市场、种苗等因素影响,该村的蔬菜品质良莠不齐,往往是市场短缺时菜还未成熟、成熟后市场又趋于饱和,菜价不高,严重挫伤了村民种菜的积极性。
2017年,时任光芒村党支部书记的朱继平接手光馨蔬菜合作社,在本村以每亩7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115.37亩,其中贫困户11户20.33亩。同年9月,新建钢制大棚60个,占地80亩,种植藜蒿、黄瓜、辣椒、毛豆、茄子、西红柿等。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合作社的蔬菜品质好,上市时间比一般农户种植的提前1个月左右,因而价格更高、销路更广。
光馨蔬菜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带动村民就业、技术指导、农资集中采购、组织收购等方式,带动该村50余户农民扩大种植规模,与16户贫困户签订用工协议,带动全村1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光馨蔬菜合作社的农资配送点,为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平均每袋化肥比市场便宜5—10元。合作社还为村民统一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去年邀请专家、种植大户、技术能人,举办大棚蔬菜种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500余人次。
打造“李嘎市”品牌
2017年底,合作社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采用了水肥一体化的喷灌设备。菜地需要追肥的时候,工人便到附近的生猪养殖场,运回发酵好的肥水,通过喷灌管网,直接喷洒到每片菜地。“这样做,既能节约农业用水、人工,更减少化肥的使用,真正实现蔬菜种植的绿色、安全。”朱继平说。
为不断扩大当地蔬菜的知名度,合作社为基地生产的藜蒿、水果型黄瓜等蔬菜注册了“李嘎市”牌商标(“嘎市”在当地方言中意为“开始”)。申报了绿色食品认证,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该品牌连续2年参加了沙洋县油菜花节农产品展销会,深受客商和消费者好评。
近几年,“李嘎市”牌的黄瓜、藜蒿、辣椒、毛豆等蔬菜深受市场欢迎,不少荆门、潜江的菜贩直接到基地田间收购。每到春节期间,合作社每天都有将近20000斤的藜蒿出货量。专程到基地收购的商贩高清府说:“我们冲着他们这个藜蒿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男女老少都爱吃这菜。”
“田间菜”变成了村民的“兜里钱”
经过两年的运营,光馨蔬菜合作社俨然成为了光芒村村民的心中的“顶梁柱”和“知心人”。大到今年种什么菜、什么时间种,小到菜发蔫、长虫了,村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到合作社问一问,请合作社的专家去看一看。依托合作社现有的购销渠道,蔬菜由田间到餐桌的距离大大缩短,村民卖菜更省心了,每亩可增收1000元以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民种植蔬菜的热情越发高涨,来往光芒村的菜贩也越来越多了。仅去年一年,合作社每年80亩大棚毛收入达70余万元,除去人工,净收入30余万元。
在合作社打工,也成了光芒村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合作社每天聘请5人进行日常采收工作,工资80元/天。夏季的毛豆、春节期间的藜蒿采收是最需要人的,也是村民们最喜欢的务工项目,每天都有50余名村民前来务工。收割藜蒿的村民每小时25元,一天可收入200余元,持续10天左右,仅此一项,就可为一名村民增收2000余元。54岁的张月平提起合作社,笑得合不拢嘴:“以前都是在外打工,现在就在家门口。去年我在合作社干了100多天,结了1万多元的工资。日常开支就管够了。”(周璇 廖亮)
来源: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李梅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