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到办公,从医疗到教育,从娱乐到消费,每个人都能在这段特殊时期感受到网络创新的便利、技术变革的红利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选择“宅”在家里,丰富多彩的“宅生活”,使人们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比如说,不管什么时候,美食总是一种慰藉。不能亲身光临,那就亲自动手;不能出门觅食,那就闭门修炼。自制凉皮、自制蛋糕、自制奶茶……一张长长的菜谱,就是一本满足胃口的秘籍。就拿食材采买来说,曾经在商场集市有多流连忘返,现在浏览电商外卖菜单时就有多“爱不释手”。有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酵母销量增长近40倍,葱姜蒜售出了393万份,酱油醋、十三香等总体销量增长了8倍多,香菜销量接近百万份。各式精致美食不断刷屏,自己有了口福,朋友也能大饱眼福。
不光要做“厨神”,还要涉猎更多意想不到的领域。以前总要为发型的细节跟理发店计较半天,现在突然发现“原来再多的烦恼,一推子就能解决”;“网课”让孩子们适应得比想象中快得多。谁说“宅”就一定会沉闷?事实证明,尽管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非常之策、无奈之举,虽然还有很多需求无法实现、很难替代,很多人还是在家坚持充电学习、努力生活,“宅”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各种各样的“宅生活”,植根于近年来欣欣向荣的“宅经济”。倘若没有触手可及的电商外卖,再好吃的美食也只能隔屏点赞;如果没有无远弗届的网络设施,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根本无法实现。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网上支付……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这些早已“日用不觉”的生活方式,成了“宅男宅女”居家必备的解决方案。从学习到办公,从医疗到教育,从娱乐到消费,每个人都能在这段特殊时期感受到网络创新的便利、技术变革的红利。
反过来看,疫情下的“宅生活”,是对人们接受新生活方式的一次尝试,也是对“宅经济”如何变得更加成熟的一次考验。就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在线平台因为用户过载导致崩溃。有数字化平台在开工第一天就紧急扩容,满足超过1000万家企业近2亿上班族的需求;有电商平台和传统服务型企业互伸援手,“共享员工”的模式应“疫”而生。一些新企业浴火重生,一些新行业破茧化蝶。比如,远程协同办公软件迎来新机遇、5G商用加速推进、AI等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网络视频步入发展黄金时期,等等。
“宅生活”的背后,同样也离不开一群人默默无闻甚至冒着风险的付出。动动手指可以送菜上门,但“无接触配送”的前提是配送员、外卖员的奔波;买到了心仪已久的商品,快递小哥还要风雨无阻走完“最后一公里”。“宅生活”期间,不妨在电话沟通时报以善意,在远程交流上少些苛责。因为我们都是“宅经济”的一环,也都是“宅生活”的一员。
疫情防控还在进行,生活还要继续。曾经,在被称为“生命之舟”的武汉方舱医院,有人静静读书,有人轻轻舞动。一静一动,都是顽强的生机;一举一动,都是不屈的人们。感谢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更要致敬每一个为社会负重前行的人。
来源:人民网
编辑:曹春艳
请输入验证码